英语课不仅是为了教语言而教语言,还要通过语言这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只有深谙其文化底蕴,才能掌握一门活生生的语言。同时我们还要不失时机地利用所教语言材料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热爱科学的人文精神。
因而教师备课主要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着眼于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要想使一堂课具有生长性,课堂知识必须丰厚。过去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看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是一泓清泉,“为有源头活水来”, 找到授人以渔的*方法和契合点。学生只有通过所创造的情境,接触到大量有效信息之后,才能准确有效地加以反映。如果说过去教师主要着眼于如何教,那么今天则是引导学生如何学。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寻找与学生的契合点,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师生产生互动,使课堂具有生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