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山东考公团,正横扫江浙沪》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报道中提到,山东有一个专门的巡考团,他们会轮流参加考试,足迹遍布*。只要考上了,无论哪个岗位都算是胜利。他们将国考当作一模,上海市考当二模,江苏省考当三模,浙江省考当四模,到了山东省考,则是正式考试。
有网友戏称,山东的巡考团生动地演绎了“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编制的尽头是公务员”。这些巡考团成员从山东出发,一路考到广东,对考试的执着令人咋舌。
对于网友的调侃,我想说,你们还是太年轻了。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山东人眼里,工作只有两种:一种是公务员、事业编;一种就是没工作。你是哪一种呢?在我父母眼里,什么都不如有个“铁饭碗”,也就是你必须要有一份稳定的单位编制工作,哪怕你月薪只有两三千,也叫“正经工作”。
如果你选择创业,他们会认为你吃了上顿没下顿;就算是你是年入百万大老板,开着宝马奔驰,也不如月入三千的基层公务员,开着单位给配的帕萨特。
山东人找对象也是喜欢有编制的。都说上海人排外,找对象不找外地人,山东人虽然不排外,但是对于找对象职业上的要求不亚于上海人排外。山东人最喜欢的职业:公务员、医生、老师。很多人把山东人这种执念归结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学而优则仕”。
那么,山东人为什么喜欢考公务员事业编呢?规模成体系的现代化产业太少了;还是就业机会太少了,我们家那有老粗布,再远一点有藤编,像山东寿光有蔬菜,都属于农业类,大部分是当地农民在做,有的是村集体产业,不是每个年轻人都能参与其中。农村孩子也不是只想靠读书找出路的,但是没有地区性成规模的产业,不读书就打工,自己创业成功的也有,但个中辛苦风险又能与谁说。所以摆在大部分*生面前的只有老公考编。读书考试成为*可傍身的能力。很多山东的小伙伴,擅长考试多于其他,通过考试带来的收益高于通过付出其他能力带来的收益,所以最终还是走上了考公考编的道路。不是没有折腾挣扎过,但到头来发现,在没有产业支撑的考试大省拼杀出来之后,只有考试能力可以让自己傍身。农村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考公考编,他们一辈子辛苦,就算赚到钱,也不敢享受生活,他们觉得有编制就是稳定的,就是不用吃苦受累的。在大城市的高新兴工作,他们不懂,也就不觉得好。虽然在我看来,公务员也好,事业编也罢看似稳定让人羡慕的工作也肯定有不完美的一面;自己创业也好,给别人打工也罢,只要干的开心,收入丰厚也未必不稳定。但是说实话,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的转变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需要个人安全感的重塑。
二、多省巡考是好是坏
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付出的成本是值得的。我身边有很多小伙伴在上岸之前都经历了公务员巡考的,一开始会限定自己非某某地方不考,再后来只要有公务员招录,都会去尝试,因为如果只限定自己考某个省份的话,基本上一年的机会只有一次。直接分享两个小伙伴的备考经历供小伙伴参考。
*个是浙江的小伙伴,他考的是安徽的公务员。浙江公务员固然好,但是竞争力特别大,那时候正好赶上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江苏省考,上海市考,因为他是应届毕业生,学的安全工程,而安徽有他专业对口的岗位,最终以笔试总成绩73分,报考的安徽省岗位中位列*名。而就在去年,因为本地有人才回流政策,工作满三年就可以调回家乡,他果断提出了申请。去年年底已经回到家乡了。现在工资比他在安徽三线小城的工资要多两三倍。所以多省巡考,有时候未必是坏事。在各地大多都有人才回流的政策。本地想要上岸不易。不妨考虑曲线救国。能够调动回去也很香呀。
第二个小伙伴是山东的。他毕业后也是先后参加了山东省的省考、安徽省的省考、江西省的省考。因为是硕士研究生、他又报考了很多地方的定向选调。像是黑龙江吉林定向选调、他都有过报考、几乎在毕业后年内他都奔波在考试的路上、来回的车票都是厚厚的一沓、正是因为充满了不确定、还有一种对未来就业的担忧、所以只要有考试、他都会排除万难去考。后来他上岸了江西省考、本来是县市场监管局、后来又遴选到了市委生态环境局。因为都是体制内、他就在江西安家了、目前也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所以当充满未知的时候、不妨多加尝试、说不定可以一并收获自己的幸福。
因为各种因素、我自己考试限定的范围是加强附近、每年基本上都要参加五场以上的考试、除了国考、省考、还有各个地方的事业单位考试、我也都有参加、有的是环境不太熟、我老爸老妈还会陪同我一起有些考生对公务员的认识不够客观,他们觉得只要参加了考试就有机会,把考试当成了摸,多摸几次总会中奖。实际情况是,近十年的公务员考试已经陷入了“白热化”的竞争,2000-2009年那十年随意参考就能成功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了。如果自身的考试能力不达标,那么频繁参考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不如好好提升自己的实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再去参加考试,这样付出和收益才会更对等。
现在公务员考试有多激烈呢?你可能无法想象。网上流传的“*巡考团”引发了很多讨论,他们把国考当一模,把上海市考当二模,江苏、浙江省考当三模四模,到了*才是正式考试。还有一些人参加“巡考”并不只是为了备考目标城市练手,而是广撒网,考到哪算哪。有网友甚至总结了“*巡考地图”,比如黑龙江(9月),四川、国考(11月),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深圳市考(12月),广东(来年1月),联考(来年3月)。
一些考公人只要时间不冲突且具备考公条件,就会尽可能多参加考试。“巡考人”的共同心愿是,多次笔试可以“召唤”一个面试机会。最近,深燃和5位在数个城市参与多场考公的人聊了聊他们的经历。他们之中,有人3个月在*巡考了7个岗位,只为在*的学生阶段不留遗憾;有人借着城市便利,连考了十几场,进了四场面试,但因为客观原因和个人选择,错失了不少机会;有人如苦行僧般坐长途硬座、生病了硬扛,巡考四场,目前还在等待“”中;还有人只是因为对工作所在省份没有特别要求,通过巡考确实提高了成功几率,顺利上岸。
在多位考公人的眼里,*巡考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这种以考代练的方式能够锻炼自己,还能提高成功概率。他们建议,巡考要考察好对应城市,并有重点目标,数量也要合理。其实,是不是*巡考不重要,只要是为自己的前途努力,都值得尊重。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