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木为偶,以偶做戏”。木偶戏是一种独立的汉族戏剧艺术形式,这种戏剧形式在世界上相当风行,相当普及,可以说是个国际性的剧种。构成这种艺术形式的*要素是它具有造型艺术的属性,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立体的形象;第二个要素是它具有操纵艺术的属性,操纵就是戏弄。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谕俗文》中提到搬演木偶戏的活动时,用了“装弄傀儡”这个词,“装”指的是*要素造型艺术,“弄”指的是第二要素操纵艺术,傀儡是肯定要有操纵者,离开了操纵就做不成戏。操纵木偶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木偶就是以技巧性高而闻名于世的。
通过加大宣传。要想使成都木偶戏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能够在新形势下更加有效、健康地发展,就一定要坚持科学的工作方向,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体群众对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参与程度,才能更好地促进成都木偶戏保护和传承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汉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文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直接来源,是承载*民族精神和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木偶艺术这一优秀的汉族民间传统文化正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艺术和技艺的生存土壤逐渐丧失,木偶艺术团体越来越少,老艺人相继去世,形成断代。大量传统剧目流失,表演及雕刻技艺失传。成都市木偶皮影剧团作为西南地区*代表性的木偶皮影团体同样面临严峻的形势,因受演出场所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演出不景气导致演员待遇低、个人收入不平衡、队伍不稳定,直接造成木偶后继人才严重缺乏。
成都木偶戏形成于唐代,此后遍及城乡。木偶戏源于古代汉族先民们祭祀时的舞蹈,至今四川边远地区时常可见的汉族传统傩戏,或可视为木偶戏的原始形态。艺人通过操纵手中的木偶来表演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最终成为汉族传统戏剧的一种形式。
成都的木偶戏又分大木偶、中型木偶、精木偶(小木偶)和被单戏几种。
大木偶长约1.4米,重约5公斤。虽然体积较大,但动作灵活,表情丰富。可以根据剧情的要求和故事的发展,做出穿衣、点火、喝茶、叩首、舞刀等高难度动作。表演时可与“人偶”(由幼童扮演)同台竞技,形成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在传统剧目《盗仙草》和《玉莲花》中,均有出色的表演。
中型木偶体积比大木偶略小,善于形体变化和表现故事情节。
精木偶又称小木偶,偶长40厘米。虽然小巧玲珑,却动作精确、文武兼备、灵活自如。一些细小的人物动作,如舞水袖、抖髯口、拿扇子等都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是深受儿童和普通观众喜爱的剧种。
以上三种木偶戏均是在舞台上表演,舞台背后根据故事布置不同的背景画,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动传神。被单戏则是木偶戏中比较简单的形式,通常在街头巷尾就可搭台演出,因其布景和道剧仅需一床被单即可完成,故称“被单戏”。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