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语言文学类博士论文目录
(1985—2004)
汉语言文字学
获取博士学位时间 姓名 导师 论文题目
1985 黄志强 张世禄 西周、春秋时代汉语构词法
1987 申小龙 张世禄 《左传》句型研究
1990 邢欣 胡裕树 论“递系式”
1990 戴耀晶 胡裕树 论现代汉语的体
1990 杨宁 胡裕树 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
1991 张黎 胡裕树 大河内康宪 论句子分析的三个平面
1992 魏德胜 张世禄、严修 《韩非子》语言研究
1994 王一平 胡裕树 动词谓语句中的主语问题
1996 陶寰 许宝华 论吴语的时间标记
1996 西槇光正 胡裕树 介词句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1996 高顺全 胡裕树 三个平面理论中的若干问题
1996 金允经 胡裕树 现代汉语被动句研究
1996 温锁林 胡裕树 语法研究语用平面的几个问题
1996 卢英顺 胡裕树 试论现代汉语的形态问题
1996 雷汉卿 胡奇光 《说文》“示部”祭祀语词探源
1996 李钟九 严修、杨剑桥 《老乞大》、《朴通事》汉语语音研究
1998 严修鸿 许宝华 连城方音研究
1998 吴礼权 宗廷虎 委婉修辞研究
1998 赵毅 宗廷虎 修辞接受论
1998 陈昌来 范晓 语义成分研究
1998 金珍我 范晓 互向动词及其构成的句式
1998 徐峰 范晓 三价动词研究
1998 李连进 许宝华 平话音韵研究
1998 朱国理 胡奇光 《广雅疏证》的语源研究
1998 梁保尔 严修 王念孙的学术渊源和学术成就
1999 吴中伟 范晓 现代汉语句子的主题研究
1999 朱晓亚 范晓 现代汉语句模研究
1999 叶军 范晓 汉语语句韵律的语法功能
1999 方环海 胡奇光 二十世纪*的近代音研究
1999 王卫峰 严修 上古汉语词汇派生研究
1999 平悦铃 许宝华 上海方言声调的语音学 和音系学研究
1999 韩庆铃 宗廷虎 模糊修辞论
1999 邹立安 宗廷虎 现代汉语诗歌语体论
1999 彭增安 宗廷虎 比喻研究的新视角
2000 金大焕 严修、孙锡信 《荀子》代词研究
2000 大西博子 许宝华 萧山方言研究
2000 蒋冰冰 许宝华 宣州片吴语音韵研究
2000 高胜林 宗廷虎 幽默修辞研究
2000 曹德和 宗廷虎 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修辞学思考
2000 花勇 宗廷虎 中西比喻理论及其比较研究
2000 金廷恩 范晓 现代汉语完句成分研究
2000 金兰美 范晓 双宾动词和双宾动词句
2000 宋真喜 范晓 现代汉语连动句研究
2000 徐希明 范晓 现代汉语“是”字句研究
2000 张豫峰 范晓 现代汉语“得”字句研究
2000 杨永龙 胡奇光 《朱子语类》完成体研究
2000 高明 吴金华 中古史书词汇研究
2001 黄敏 范晓 论语篇中现代汉语“时”的表达及功能
2001 刘培玉 范晓 现代汉语把字句研究
2001 徐希明 范晓 现代汉语“是”字句研究
2001 宋和妍 范晓 现代汉语时制研究
2001 刘鑫民 范晓 现代汉语句子生成句研究
2001 任静海 许宝华 现代汉语受事成分分布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2001 盛金标 许宝华 吴语温州片音韵比较研究
2001 霍四通 李熙宗 基于统计面向计算机的语体学理论
2001 祝克懿 李熙宗 “样板戏”话语的语言风格研究
2001 张燕春 游汝杰 北京话中与句法语义有关的韵律问题
2001 郭校珍 游汝杰 山西晋语语法专题研究
2001 疏志强 宗廷虎 禅宗修辞研究
2001 温科学 宗廷虎 20世纪中西方修辞学纵论
2002 杨蓓 游汝杰 上海儿童的上海话音系习得
2002 杭丽滨 游汝杰 听力障碍儿童语音康复实验研究
2002 王建华 李熙宗 汉英跨文化语用学研究
2002 申芝言 李熙宗 汉语词语文化意义研究
2002 吴云 李熙宗 汉语空间隐喻专题研究
2002 王景丹 李熙宗 话剧语体风格研究
2002 孔秀祥 李熙宗 十九世纪汉外接触与汉语新词研究
2002 窦丽梅 宗廷虎 词论修辞论——词话中虚字、话用、比兴三论研究
2002 段曹林 宗廷虎 唐诗句法修辞研究
2002 吴方敏 宗廷虎 女性话语修辞论
2002 刘青 胡奇光 《易经》心理谓词研究
2002 朱冠明 胡奇光 摩诃僧祗律情态动词研究
2002 徐前师 胡奇光 论文段注词义引申研究
2002 陈忠 范晓 “有界—无界”研究
2002 曹秀玲 范晓 现代汉语量限表达研究
2002 刘顺 范晓 现代汉语名词研究
2002 张云秋 范晓 现代汉语受事宾语句研究
2003 李锦姬 范晓 现代汉语补语研究
2003 文贞惠 范晓 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
2003 徐阳春 范晓 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2003 潘文 范晓 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
2003 王葆华 范晓 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句法语义接研究
2003 刘雪芹 范晓 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
2003 延俊荣 范晓 给予句研究
2003 雷淑娟 宗廷虎 文学语言美学特征修辞论
2003 张春泉 宗廷虎 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
2003 孙荣实 宗廷虎 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
2003 赵娟廷 李熙宗 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
2003 盛若菁 李熙宗 基于语义的比喻研究
2003 潘世松 李熙宗 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研究特征研究
2003 汪如东 李熙宗 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对修辞的影响
2003 王燕 李熙宗 新闻语体研究
2004 周 芸 李熙宗 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
2004 蔡 玮 李熙宗 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
2004 赵 静 李熙宗 司法判词的表达与实践——以古代判词为中心
2004 卢惠惠 李熙宗 古代白话小说句式运用研究
2004 李宗澈 胡奇光 《史记》量词研究
2004 林 源 胡奇光 《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
2004 于红岩 胡奇光 《元曲选》状态形容词研究
2004 宋永圭 戴耀晶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
2004 郭圣林 范 晓 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
2004 宛新政 范 晓 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
文艺学
获取博士学位时间 姓名 导师 论文题目
1990 张德兴 蒋孔阳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
1990 陆扬 蒋孔阳 论德里达解构理论
1990 龚志成 蒋孔阳 论尼采的美学思想
1992 郜元宝 蒋孔阳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1993 吕新雨 蒋孔阳 《诗学》与古希腊世界——兼论古希腊悲剧
1994 郑元者 蒋孔阳 艺术与根:关于艺术的起源
1994 巫志南 吴中杰 精神自然论——关于艺术本体意义的研究
1995 朱志荣 蒋孔阳 康德美学思想研究
1995 王坤 蒋孔阳 古典美学的转折——克罗齐美学思想研究
1995 张岩冰 吴中杰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1995 程金城 吴中杰 *文学原型研究
1995 要英 吴中杰 *古典文学理论的语言寻根
1996 马驰 吴中杰 卢卡奇美学思想论纲
1996 陈勇 蒋孔阳 Calonologia——今道友信美学思想导论
1996 封云 吴中杰 *古典园林审美艺术论
1996 王朝元 吴中杰 科林伍德艺术理论研究
1997 李钧 朱立元 破镜与重圆——海德格尔论真与美
1997 王毅 吴中杰 生命意识的审美散发——论“神韵”
1997 薛富兴 吴中杰 意境:*古典艺术的审美思想
1997 马玉春 蒋孔阳 维特根斯坦美学思想导论
1998 李明生 吴中杰 宋代美学思想史论
1998 易容 吴中杰 *近代美学意识嬗变史论
1998 林少雄 吴中杰 陶器时代与华夏审美意识的起源
1998 朱光 朱立元 当代艺术解释论
1998 徐清泉 朱立元 隐逸与*传统审美文化
1998 陈菱 应必诚 历史对理论的拯救——韦勒克文学理论思想论纲
1998 吴水平 应必诚 苏珊•朗格美学思想研究
1998 张宝贵 应必诚 杜威美学思想研究
1999 罗坚 吴中杰 先秦审美意识发展论纲
1999 张云鹏 吴中杰 隋唐美学思想史论
1999 宗亦耘 吴中杰 两汉审美文化探寻
1999 张灵聪 吴中杰 从冲突走向融通——晚明至清中叶审美意识嬗变论
1999 张伟 应必诚 《巴黎手稿》美学研究
1999 孙冰 应必诚 自由与限制——作为审美创造与社会生产的艺术生产
1999 吴炫 朱立元 否定主义美学的原理
1999 陈英武 朱立元 康德美学的当代阐释
1999 黄赞梅 朱立元 实践本体论与美学基本问题——兼论“美的规律”问题
1999 苏宏斌 朱立元 现象学的美学之维
2000 张永青 应必诚 现象学美学对象论
2000 张敏 应必诚 克罗齐美学论稿
2000 李鸿祥 应必诚 视像时代的艺术研究
2000 张天曦 朱立元 审美活动论纲
2000 苏保华 朱立元 审美形态论纲
2001 刘慧姝 朱立元 克尔凯郭尔美学思想导论
2001 姚君喜 朱立元 对立与超越——崇高范畴的历史考察和当代反思
2001 张江南 朱立元 审美:从教化到交流的嬗变与阐释
2001 江守义 应必诚 叙事评价研究
2001 仲红卫 应必诚 当代*的市民文化——当代*的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
2001 魏少林 应必诚 巴赫金小说理论研究
2001 梁竞西 应必诚 《红楼梦》诗词的美学研究
2001 丁俊玲 吴中杰 性灵说研究
2001 李孝弟 吴中杰 格调论——“汉唐气象”的审美余韵
2001 包亚明 吴中杰 后现代语境中的美学与文化研究
2001 冯尚 吴中杰 徜徉在语言的极限——海德格尔诗学思想研究
2002 郑涵 吴中杰 和
2002 赵志军 吴中杰 作为*古代审美范畴的自然
2002 苗田 吴中杰 气论思想的审美研究
2002 杜卫 吴中杰 *现代美育理论现代性研究
2002 程波 吴中杰 先锋及其语境::*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
2002 张旭曙 朱立元 存在论现象学的美学视域——英伽登美学导论
2002 刘力 朱立元 论“游戏”——西方美学中“游戏”范畴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反思
2002 朱生坚 朱立元 后现代状态下的审美与伦理
2002 刘雯 朱立元 论“新批评”
2002 王多 应必诚 科学技术的人本主义内涵与艺术审美创造
2002 王淑芹 王振复 魏晋士人人格与美学
2003 陈立群 王振复 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
2003 李定 王振复 “指掌易”之美学研究
2003 马衍明 应必诚 论文学的自主性
2003 陈海静 应必诚 审美自由论
2003 赵慧平 应必诚 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
2003 刘旭光 朱立元 海德格尔与美学
2003 李震 朱立元 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西方哲学美学中感性问题的历史梳理与反思
2003 潘立勇 朱立元 本体功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
2004 何林军 朱立元 意义与超越——西方象征理论研究
2004 刘泽民 朱立元 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
2004 寇鹏程 朱立元 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
2004 王建疆 朱立元 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
2004 王 耘 王振复 唐代美学范型研究——以《全唐文》为研究文本
2004 刘 月 王振复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
2004 赵建军 王振复 魏晋般若与美学
2004 王兴旺 王振复 *美学发生学研究
2004 王 耘 王振复 唐代美学范型研究——以《全唐文》为研究文本
2004 程金海 应必诚 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
2004 刘长庚 应必诚 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
2004 张冬梅 应必诚 产业化旋流中的艺术生产
2004 徐迎新 郑元者 二十世纪上半叶*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
2004 高燕 朱立元 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当代视觉文化的哲学分析
2004 范玉吉 朱立元 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
*现当代文学
获取博士学位时间 姓名 导师 论文题目
1990 王东明 潘旭澜 *当代小说的转型
1990 李振声 潘旭澜 “第三代”:当代诗歌起点的沿迁
1991 王晓昀 贾植芳 易卜生与*
1991 沈波 贾植芳 个体生命对文化差异的超越——中西文化冲突中的鲁迅
1992 王彬彬 潘旭澜 却顾所来径——八十年代文学批评思考之一
1993 张国安 贾植芳、陈思和 中日新感觉派比较论
1994 梁永安 贾植芳 文化思维与小说演进(19977—1989)
1994 严锋 贾植芳、陈思和 新时期文学中的现代话语
1994 王荣 陈鸣树 *现代叙事诗发展概论
1994 黄昌勇 陈鸣树 新月派研究
1995 李安东 潘旭澜 新文学散文流变论
1995 汤晨光 陈鸣树 老舍与现代*
1996 颜敏 潘旭澜 破碎与重构——论近十年的新历史小说
1996 梅琼林 潘旭澜 *当代先锋小说论
1996 孙遇春 陈鸣树 基督教与二十世纪*文学
1996 刘平清 陈鸣树 现代都市文学的先驱
1996 李亚林 陈鸣树 沈从文研究
1997 文学武 陈鸣树 京派小说研究
1997 王同坤 贾植芳 百年*文学的主题话语
1997 郑文晖 陈思和 文学中的生命意识与生命形态
1998 马丽蓉 陈鸣树 踩在几片文化上——张承志新论
1998 孙宜学 陈思和 继承 借鉴 创造——抗战前中外浪漫主义文学关系论
1998 金炅南 陈思和 论世纪末*作家的选择和追求——以1985年以来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为中心
1998 郝瑞 陈思和 戈尔丁《蝇王》及其在*的“对应结构”
1999 张业松 陈思和 创建现实——抗战前中外现实主义文学关系史论
1999 孟金蓉 陈鸣树 现代性钩沉:《申报》文学论
1999 黄发有 潘旭澜 九十年代小说与城市文化
1999 张鲁高 吴立昌 面色苍白的英雄——*现代个性主义文学中的性格分析
1999 张新颖 陈思和 二十世纪上半期*文学的现代意识
1999 段怀清 陈思和 新人文主义:美国与*——欧文•白璧德与《学衡》派知识分子群研究
1999 孙晶 陈思和 理想与希望之孕——文化生活出版社与现代文学
2000 孙洁 陈鸣树 世纪彷徨:老舍论
2000 刘涛 吴立昌 *现代小说理论探微
2000 张芙鸣 吴立昌 施蜇存论
2000 裴毅然 陈鸣树 五四——30年代*文学人性探论
2000 吴培显 潘旭澜 诗•史•思的融合与失衡——当代文学的一种反思
2000 李林荣 潘旭澜 最近二十年散文流变态势的文化分析
2000 刘志荣 陈思和 论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胡风集团”作家的潜在写作
2000 柳珊 陈思和 1910—1920年间的《小说月报》研究
2000 周伟红 陈思和 在批评视野之中与视野之外——二三十年代女作家研究
2000 王友贵 陈思和 周作人文学翻译研究
2000 安承雄 陈思和 沈从文小说研究:二十——四十年代文学进程中一个文学家的彷徨、选择
2000 鲁贞银 陈思和 胡风文学思想及理论研究
2001 韩元 陈鸣树 文学叙述中的历史情味——新时期长篇历史小说研究
2001 公炎冰 陈鸣树 论陈忠实及其创作
2001 乔丽华 陈鸣树 从“中性写作”到“女性写作”——当代女性小说的演进
2001 刘志 吴立昌 1945—1949年间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2001 陈琳琳 吴立昌 论三十年代林语堂及以其为代表的论语派
2001 金文野 吴立昌 *女性主义文学论纲
2001 刘志荣 陈思和 论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胡风集团”作家的潜在写作
2001 李喜卿(韩国) 陈思和 试论“文革”后*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以巴金、夏衍、曹禺为个案
2001 蔡兴水 陈思和 1957至2001年《收获》研究
2002 董丽敏 吴立昌 想象现代性——革新时期的《小说月报》研究
2002 张曦 吴立昌 “商品—市场”传统与沦陷期的上海文学
2002 郅庭阁 吴立昌 “人”与“文”的双重关怀——二十年代《晨报副刊》研究
2002 王光东 陈思和 民间文化形态与新文学传统
2002 姚晓蕾 陈思和 “民间”审视下的新时期河南乡土类型小说
2002 尹慧慧 陈鸣树 南社史论
2002 谢菊 陈鸣树 转折时期的*文学——1921—1931年间的《小说月报》研究
2003 符杰祥 陈鸣树 “道”与“路”——鲁迅与*知识分子现代性问题的理论反思
2003 刘起林 朱文华 *知青作家论
2003 马为华 朱文华 *西部文学论
2003 魏绍华 朱文华 “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鲁迅与克尔凯郭尔比较研究
2003 金芳实(韩国) 朱文华 中韩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鲁迅、李光洙的平行研究
2003 周敬山 吴立昌 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差”——创造社文学批评研究
2003 何玲华 吴立昌 《新青年》反“传统”问题研究
2003 王林 吴立昌 论田汉的戏剧译介与艺术实践
2003 齐成民 唐金海 *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批评
2003 刘海波 唐金海 二十世纪*左翼文论研究
2003 罗显勇 唐金海 论二十世纪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的母体及其文化渊源关系
2003 文贵良 陈思和 危机与新生——战争年代(1937—1948)的文学话语转型
2003 申宜暻 陈思和 中韩现代文学观念形成比较研究
2004 陈润华 陈思和 二十世纪*文学想象的现代性——“虚无、暴力与乌托邦”的世界性因素
2004 郑坚 陈思和 五四以来*文学中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溯源
2004 李娜 陈思和 舞鹤创作与现代台湾
2004 姜洪伟 周 斌 李健吾剧作论
2004 徐 魏 周 斌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
2004 李卫国 朱文华 互动中的盘旋——“十七年”的读者与文学
2004 常 立 朱文华 “他们”作家研究:韩冬 ? 鲁羊 ? 朱文
2004 杨学民 朱文华 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
2004 李丹 朱文华 在知识阶级里的鲁迅
2004 周双全 朱文华 大陆作家在香港(1945—1949)
2004 袁盛勇 吴立昌 宿命的召唤——论延安文学意识形态化的形成
2004 博 玫 吴立昌 《紫罗兰》(1925—1930)的“时尚叙事”
2004 武新军 吴立昌 *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
2004 靳新来 唐金海 人“与“兽”的纠葛——鲁迅笔下的动物意向
2004 周景雷 唐金海 矛盾与*现代文学
2004 刘俐俐 唐金海 战争语境下的女性苦难与成长——20世纪*女性革命战争小说的女性关怀
2004 王黎君 吴立昌 儿童的发现与*现代文学
2004 刘东玲 吴立昌 文学体制化与作家创作转型
2004 李康仁 吴立昌 韩国曹愚早期话剧研究概况与曹愚剧本分析
2004 唐丽芳 周斌 香港城市精神观照下的景致
*古代文学
获取博士学位时间 姓名 导师 论文题目
1985 马美信 赵景深 晚明文学初探
1987 曹旭 王运熙 钟嵘诗品研究
1987 李祥年 朱东润 汉魏六朝传记文学论稿
1988 陈建华 章培恒 明代浙江文学论稿
1989 王涌豪 顾易生 *古典美学风骨论
1990 章伟 顾易生 明七子文学思想论稿
1990 吴承学 王运熙 *文学风格学
1990 陈广宏 章培恒 明代福建地区城市生活与文学
1991 胡令远 王运熙 人的觉醒与人的自觉——汉魏两晋文学嬗变论略
1991 周锋 王运熙 *文学中的雅俗观念
1991 郑利华 章培恒 明代中期文学的发展与城市形态之关系
1991 霍有明 章培恒 江浙清诗研究
1992 陈居渊 章培恒 清代诗歌与王学
1992 陈来生 章培恒 试论明清小说发展迟滞的原因
1992 赵晶晶 王运熙 姜白石文艺思想研究
1992 汪耀明 顾易生、蒋凡 西汉文学思想
1992 孙克强 顾易生 清代词学理论研究
1992 张思齐 顾易生 诗文批评中的对偶范畴
1993 张方 王运熙、黄霖 语言的文学观——*古代形式批评初论
1993 吴兆路 王运熙、黄霖 *性灵文学思想研究
1993 陈引驰 顾易生 庄子文艺观研究
1994 邵毅平 章培恒 *文学表现商人的历史的研究——以明代文学为中心
1994 汪春泓 顾易生、蒋凡 皇权政治、齐学思想与汉代文学及文学观(前汉部分)
1995 郭德茂 顾易生 王士祯与神韵诗学研究
1995 王少良 王运熙、黄霖 *古代文学价值观研究
1995 彭玉平 王运熙、黄霖 *古代文学创作和鉴赏理论的对应研究
1995 张晓军 章培恒 艺术的商业化与商业化的艺术 ——论戏剧家李渔的文学创作
1995 市成直子 章培恒 论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历史地位
1995 聂安福 王水照 宋词风格之基本范畴研究
1995 吕肖奂 王水照 宋诗体派论
1995 钱钢 王运熙、黄霖 情礼、情文、情景——从关系思维考察情在传统诗学中的位置
1996 韩结根 章培恒 明代新安地区的文学
1996 蒋安全 王水照 宋代文学的文化阐释
1996 杨庆存 王水照 宋代散文研究
1997 朱刚 王水照 文以载道——韩柳欧苏之道学与文学
1997 柳基荣 王水照 苏轼对韩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及其高丽观之探讨
1997 张海鸥 王水照 宋代文人自由人格心态
1997 郑莜筠 陈允吉 印度佛典那伽故事与*龙女龙王故事
1997 黄仁生 章培恒 杨维桢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
1997 魏崇新 章培恒 明代江西文学的演进
1997 刘晟 王运熙、杨明 齐梁文学、文学批评考论
1998 赵雪倩 章培恒 公安三袁论稿
1998 罗立刚 王水照 宋元之际的哲学与文学
1998 陈道贵 陈允吉 东晋诗歌研究
1998 聂巧平 王水照 宋代杜诗学
1998 赵冬梅 王水照 *古代文章学
1998 任元彬 王水照 唐宋之际文学与思想、政局研究
1998 林俊相 王水照 苏轼散文研究
1998 洪恩姬 章培恒 明传奇研究
1998 吴建民 黄霖 *古代文学理论的生命学阐释
1998 李笑野 顾易生 先秦《诗》学和两汉经学中的《诗》学批评
1998 张晶 顾易生 辽金诗学思想研究
1998 李显雨 王运熙 刘勰之文学语言本体论研究
1998 陈正宏 章培恒 明代诗文研究史1368—1911
1998 金良美 王运熙 萧统文学思想与《文选》
1999 莉杜巴玛 陈允吉 中印古代神话传说之比较研究
1999 郑德秀 陈允吉 唐孟浩然、王维、韦应物三家山水诗论
1999 吴海勇 陈允吉、陈引驰 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
1999 李小荣 陈允吉、陈引驰 变文讲唱与华梵宗教研究
1999 王友胜 王水照 苏诗研究史稿
1999 温泽远 王水照 乌台诗案研究
1999 黄一权 王水照 欧阳修散文研究
1999 雷恩海 蒋凡 元和文学文论研究
1999 戴云波 黄霖 《水浒》研究史述
2000 姚大勇 陈尚君 宋南渡前后诗歌研究
2000 何锐钰 章培恒 吴伟业诗歌研究
2000 羊列荣 蒋凡 船山诗学研究
2000 周兴陆 黄霖 二十世纪上半叶*古代文学研究史述略
2000 魏春吉 黄霖 张际亮论稿
2000 金宰民 黄霖 *近代翻译文学批评试论
2000 李士金 王运熙 朱熹文学思想述论
2000 洪润基 王运熙 《文心雕龙》对三曹诗文及文学论的批评研究
2000 奚彤云 王运熙 *古代骈文批评史稿
2000 邹西礼 陈允吉 齐梁诗歌新探
2000 夏广兴 陈允吉 隋唐吴代佛教之流布与汉译佛典对传奇小说之影响
2000 马晓坤 陈允吉 晋宋之际佛道并兴及陶渊明、谢灵运诗境之研究
2000 周亮 王水照 苏轼人生悲剧解析
2000 崔铭 王水照 苏门研究:苏轼与“苏门四学士”前期交游
2000 党芳莉 陈尚君 八仙仙事及相关文学研究
2000 杨万里 陈尚君 宋词与宋代的城市生活
2001 李德辉 陈尚君 唐代交通与文学
2001 金程宇 陈尚君 文化视野中的唐代骈文
2001 白振奎 蒋凡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
2001 吕玉华 蒋凡 唐人选唐诗述论
2001 石晓宁 顾易生 扬雄的明哲保身思想、文学创作和文论中的若干问题
2001 陈松青 顾易生 先秦两汉儒学与文学
2001 刘航 王水照 走向世俗—风俗诗的盛行玉中唐诗歌的新变
2001 李贵 王水照 典范选择与中唐——北宋诗歌的因革
2001 朴璟兰(韩国) 王水照 明末清初的思想与文学:以震川与牧斋为重心
2001 李振荣 陈允吉 白“俗”考论
2001 卢宁 陈允吉 韩愈•柳宗元文学综论
2001 荒见泰史 陈允吉 敦煌变文写本的研究
2001 杨绪荣 黄霖 《百家公案》研究
2001 葛传彬 黄霖 明清《史记》文学批评述论——兼论古文、小说叙事原则的对立
2001 马海英 骆玉明 陈代诗歌研究
2001 张金耀 骆玉明 魏晋南北朝小说与地志论略
2001 李秀花 王运熙 陆机的文学创作与文学创作理论
2002 黄清发 陈尚君 唐代墓志文研究
2002 杨国安 陈尚君 宋代韩学研究
2002 汪习波 陈尚君 隋唐文选学研究
2002 张春晓 陈尚君 乱世华衣下的唱游——宋季士风与文学
2002 朱红 陈尚君 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
2002 袁书会 陈允吉 佛教与*早期白话小说研究
2002 龙延 陈允吉 禅宗与黄庭坚
2002 郜林涛 陈允吉 佛教与大历诗歌
2002 陈开勇 陈允吉 汉译部派广律研究——以其叙述方式为中心
2002 王治理 顾易生、汪涌豪 王充及其文学思想
2002 谭德兴 顾易生、蒋凡 汉代《诗》学研究
2002 宋文涛 骆玉明 隋代的文教与文学
2002 张亚军 骆玉明 南朝四史与南朝文学研究
2002 许海意 蒋凡 魏晋诗文与玄学
2002 郑伟丽 蒋凡 中唐家的交游与文学
2002 王春元 蒋凡 西晋南朝琅邪王氏家族文学研究
2002 王军伟 蒋凡 梁章钜学术与文学思想研究
2002 宁俊红 黄霖 二十世纪*古代散文研究史
2002 史红伟 黄霖 明清小说喜剧人物论——兼论明清小说的类型化
2002 黄念然 黄霖 20世纪*古代文论研究史
2002 陈维昭 黄霖 20世纪*古代戏曲研究史(上、下)
2002 祁志祥 黄霖 *古代美学精神
2002 杨彬 黄霖 崇祯本《金瓶梅》研究
2002 林岩 王水照 北宋科举与文学之研究
2002 张璟 王水照 清代苏轼接受史稿
2002 史伟 王水照 宋末元初诗学思想研究
2002 高洪岩 杨明 陈绎曾与元代中后期的文章学
2002 汪群红 王运熙 许学夷《诗源辩体》研究
2003 潘峰 黄霖 明代八股论评试探
2003 刘再华 黄霖 晚清时期的文学与经学
2003 张守连 黄霖 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研究
2003 杨艳琪 黄霖 祁彪佳及其《远山堂曲品•剧品》研究
2003 高日晖 黄霖 《水浒传》接受史研究
2003 叶辉 黄霖 复旦**文学批评史研究论纲
2003 李定广 杨明 *不幸诗家幸——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
2003 徐可超 杨明 汉魏六朝诙谐文学研究
2003 赵厚均 杨明 两晋文研究——对几种文体的综合考虑
2003 程勇 蒋凡 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
2003 蔡静平 蒋凡 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
2003 王秀林 陈允吉 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
2003 许外芳 陈允吉 论苏轼的艺术哲学
2003 吴定泫 陈允吉 试僧皎然
2003 张君梅 陈允吉 从玄解到证悟——论中土佛理诗之发展演变
2003 景遐东 陈尚君 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
2003 魏景波 陈尚君 唐代长安与文学
2003 罗争鸣 陈尚君 唐五代道教小说研究——以杜光庭为重心
2003 胡旭 骆玉明 汉魏文学嬗变研究
2003 胡晓薇 顾易生、汪涌豪 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
2003 李钟武 顾易生 王夫之诗学范畴研究
2003 赵晓涛 王水照 游于艺途——宋代诗与画的相关性研究
2003 陈元锋 王水照 北宋馆阁翰苑与诗坛研究
2004 邱培成 黄 霖 前期《小说月报》与清末民初上海都市文化
2004 朱焱炜 黄 霖 明清苏州状元文学研究
2004 庄逸云 黄 霖 清末民初文言小说史
2004 赵彩花 蒋 凡 前四史论赞文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
2004 曹建国 蒋 凡 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
2004 南哲镇 陈尚君 唐代讽谕文研究
2004 岳娟娟 陈尚君 《唐代唱和诗研究》
2004 王 祥 王水照 宋代江南路文学研究
2004 孔妮妮 王水照 南宋的学术发展与诗歌流变
2004 刘 强 骆玉明 《世说》学引论
2004 冯国栋 陈允吉 《景德传灯录》研究
2004 施建军 杨 明 建安文学专题研究
2004 蔡阿聪 杨 明 论盛唐文人的沦谪心态
2004 刘飞 杨 明 戴表元极其文学研究
2004 崔小敬 陈允吉 寒山及其诗研究
2004 张煜 陈允吉 王安石与佛教
2004 李永贤 王涌豪 廖燕研究
2004 冉旭 陈尚君 《唐音统签》研究
2004 王述尧 王水照 刘克庄研究
2004 王启才 蒋凡 汉代奏议的文化意蕴与美学阐释
2004 章原 蒋凡 古史辨《诗经》学研究
2004 杨焄 杨明 明人遍选汉魏六朝诗歌总集研究
2004 李最欣 陈尚君 钱氏吴越国文献文学考论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获取博士学位时间 姓名 导师 论文题目
2002 蔡春华 陈思和 中日文学中的蛇形象初探
2003 聂伟 陈思和 *90年代都市小说中的民间世界
2003 王宏图 陈思和 都市叙事中的欲望和意识形态
2003 陈晓兰 陈思和 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以左拉、茅盾为例
2003 宋炳辉 陈思和 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与20世纪*文学的民族意识
2003 田全金 谢天振 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比较研究
2003 杨国良 谢天振 输出与输入¬¬——¬¬¬¬论胡适留学前和留学时代译介的预备、内容及价值
2004 王 云 谢天振 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
2004 丁欣 谢天振 *文化视野中的外国文学——20世纪*“外国文学史”教材考察
美知是真正专业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我已经有超过60个*10000名以上的海外学生在美知学习过中文.自主研发美知教学体系,并且是国内外的专业机构中为数不多的能够自主研发出数十种适用于学员的对外汉语教材的机构。另外我们是指定教育部TCSL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上海考培中心为国内外对外汉语培训机构输送了众多优秀对外汉语教师。
徐汇中心: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广元西路45号505室(徐家汇交大慧谷)靠近华山路
电 话:021-52300141
长宁中心:
地 址:上海市长宁区荣华东道96号508室(维多利亚商务楼)靠近古北路
电 话:021-52570106
Email:meizhish(@)gmail.com
H P: http://www.meizhi-cn.com/mandarin/index.asp
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本文来自上海美知对外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