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海翔GMAT培训师Doris受GMAC官方邀约参加了2015年度GMAT Test Prep Summit。下面请看Doris老师对会议重要议程的详细报道:2015 test year(每年6月30日至次年7月1日为一个test year)全球GMAT考生人数186868名,考试次数共计247432次。其中墨西哥、拉美地区和亚太地区呈增长趋势。而亚太地区*活力的市场就*,且*所在的East & Southeast Asia地区参加多次考试的考生比例*。
在分析考生具体构成时,Alex强调了*女性考生和本科商科类专业在读考生的主体地位。他对比了2007、2011、2015这三个test year*考生用GMAT申请MBA、专业商科硕士和博士的数据,发现为了申请MBA和博士学位而参加考试的考生比重下降了,而用来申请专业商科硕士的考生比重上升了。送分目的地方面,申请北美地区的考生比重下降了,申请亚太和欧洲地区项目的考生比重有所回升。数据还显示,*考生大多提前4-6周开始备考,平均备考时长为120小时,考试日期集中在7-12月,其中又以8月和11月最为密集。
GMAT产品部director Vineet用更加详尽的数据分析了*考生的构成和去向,今年1月推出的升级版成绩单ESR和今年7月GMAC为了提升考生体验对考试进行的三大改革:考试最短周期缩减到16天,取消成绩后成绩单上不再显示C、可以用出生日期作为查看成绩的代码。Vineet也表示GMAC不断努力优化考生体验,希望通过海翔等培训机构传达GMAC的这层愿望,因此以后大家如果对考试体验有任何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反馈给海翔,我们一定及时向GMAC传达大家的看法。
会议过程中,与会代表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也是广大考生的关注点,Doris老师对这些问题和郭凡民博士给出的回答进行了整理,帮助大家进一步修正对GMAT考试的认知。
Q: 考试时遇到的题目感觉比OG和平时练习到的真题难度更大,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考题变得越来越难了,是这样吗?
A:这都是考生的主观臆断。连出题者都无法精确判断一道试题的难易程度,遑论考场上紧张的考生。考题的难易程度一直以来都是很稳定的。
海翔tip:平时只要通过练习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考场上专注解决每一道题目,就可以考出好成绩。
Q:GMAC如此重视IR,是否将来也会把IR计入总分呢?
A:GMAC的确重视IR,也在不断检验和提升IR的测试效度,IR的发展可能性很多,可能会延长IR的测试时长,也可能把IR计入总分。
海翔tip:考生们应该在复习数学、语文的同时,也重视起IR。
Q:IR是如何算分的?是否也采用自适性测试方式呢?
A:IR采用的是传统的线性测试模式,就是答对一道大题计1分,答对8道即可得到满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大题里包含几道小题,只有每小题都做对,这道大题才算答对。但是IR部分的12道题中也存在pre-test questions,即使答对了也不计分。
海翔tip:考试时不用猜测这道是否是pre-test question,会让自己分心,也没有任何帮助,专心解决问题即可。
Q:有同学反映咋IR中遇到的多源推理题特别多,其他类型的偏少,的确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吗?这对考生是否不公平?
A:测试系统会严格控制每个考生遇到不同题型的均衡性,不会专门只给一个考生做一种题型的,可能是考生对试题题型的判断或者记忆有误。另外,不同类型题目数量的不同可能是由于pre-test question的存在。
Q:郭凡民博士给出的数据显示AWA对考生的区分度并没有很高,那么这个部分未来的发展会如何?
A:分数对考生申请情况的影响是没有定论的,要视申请的学校、项目、竞争者等多重因素而定。有的学校(例如多伦多*)在考虑总分的同时很重视AWA的分数,因为校方发现学生的AWA成绩和GPA、就业情况都是成正比的。
海翔tip:作文也不能放弃,总分、IR、作文要均衡发展,不能有短板。
Q:OG上的官方解释感觉很鸡肋,看了和没看一样,甚至有些解释是自相矛盾的,这部分GMAC能否改善?
A:OG上的解析并不鸡肋,编写解析的目的不是告诉考生这道题最快的解决方法,而是在帮助考生分析每道题的考点。不排除会有矛盾的解释,但肯定很少。
海翔tip:仔细阅读、分析OG的解析能够帮助考生从出题人的角度审视每道题的考点,了解出题人的喜好,对提升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