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驾车陪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妻赏北京秋景,下车时他们不由得感慨:现在腿没劲,下车很吃力。这时我才意识到座位过低对于老年人的不方便。
我的一个朋友买了连排别墅,但是八十多岁的父母只能过来看看,却不能生活在一起。原因是一楼没有卧室,而腿脚不方便的他们上楼很困难。
就像孩子无法永远留在童年,岁月也不能阻止我们走向衰老的脚步。对于孩子,我们可以憧憬他的未来,对于我们自己,是否也该提早考虑养老问题呢?
年近八十的父母与我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前些年我会抽空陪他们一起出游,现在只要他们有需要,我就会前去帮忙。
但是我知道,对于50后和60后,孩子在身边陪伴养老并不是一件顺理成章,或者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很多父母其实对此并没有太多期待。
例如很多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而且都感觉难以适应对方的生活环境。
同时现在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除了经常加班,还要照顾子女,因此无暇顾及父母。
还有些家庭,父母与孩子存在交流障碍,难以长期平和相处。
父母对于自己的养老也有不同的心态和规划。
有的强烈想让孩子留在身边。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现在可以帮助孩子料理家务,将来方便孩子照顾自己。于是对于孩子工作单位、买房、甚至结婚对象的选择都会加以干涉。
有的准备自己养老。他们全力支持孩子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未来则准备与亲朋好友一起结伴养老,或住养老院。
也有的希望两者兼顾。他们在鼓励孩子追求理想的同时,也希望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孩子能够陪伴在身边。
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陪在身边,但孩子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问题一:孩子愿意给父母养老么?
感情方面:
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意思是孩子出生三年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这也是*古代“守孝三年”的来历。
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割舍不断血缘和亲情,都会牵引着孩子的心。
同时,当一个孩子被父母需要,会认为得到了报答父母的机会,同时也能得到心理的满足感。
理智方面:
*的传统文化以及现在的法律,都要求孩子对父母应尽赡养的义务。
当父母的身体机能和思维逐渐衰退,孩子也会主动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
存在的问题:
有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较为疏离、甚至对立,影响了孩子照顾父母的愿望和动力。
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宠溺,未使孩子从小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自然就会忽视父母心理和实际生活中的需求。
对于较早出国的孩子,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比较习惯于各自独立的生活模式,对父母的关心较少。
解决办法:
1、与孩子建立和谐的相处模式
除了学习,还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并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形成对立的相处模式。
2、养成孩子做家务的习惯
有些人认为让孩子做家务是浪费时间,未来完全可以由社会化服务替代。
然而只有付出劳动,孩子才能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也才能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的需要。
3、与孩子保持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在于相处,但对于无法经常相聚的亲人,视频、打电话、写信、写邮件等都是增进感情的方式。
感情都是相互的,我们关心孩子,孩子才会关心我们。
当然过度的关心也会被当作负担,甚至会造成孩子的远离,所以“适度”很重要。
问题二:孩子怎么给父母养老?
现在“赡养”的概念与原来有很大的不同。
尤其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可能大多不需要孩子给予金钱上的帮助,一些社会化的服务也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
因此孩子是否能够在父母需要时,及时给予照顾和陪伴显得更加重要。
目前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大概有以下几种:
1、与父母住在一起
2、与父母居住在同一所城市
3、与父母分住在国内不同的地方
4、与父母分住在不同的*
对于前两种情况,孩子对于父母的照顾基本可以做到。但如果是后两种,孩子就会感到鞭长莫及。特别是不在一个*的情况,孩子会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
解决方案:
1、孩子要经常了解父母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当父母生活不能自理时,及时接到身边。
2、对于出国的孩子,要么尽早安排父母迁居到自己所在的*,要么尽早做好回国工作和生活的准备。
问题三:孩子的困惑
1、过于依赖孩子
一次和同学小聚,期间她的爸爸打来电话,说马桶堵了,让她回家一趟。
同学说可以让物业来处理一下,爸爸却说:让外人进家不安全,再说还要收费的。
同学说:如果真是管道问题她也处理不了,还是要找物业。
父母那个年代的人遇到问题时,习惯自己处理,或请熟人帮忙,总是不能接受社会化服务。
同学还说:父母从小都是以她为中心,也没什么兴趣和爱好。自从她结婚离家后,就总想她多回家,否则就会很不开心、很失落。
但她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常被父母以各种理由叫过去,她也觉得很辛苦。
建议
当生活遇到困难时,尽量首先求助于社会化服务
目前社会化服务越来越发达,尤其适合居家的老年人。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子女生活的打扰;真正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时,孩子也更加乐于帮助;还能让自己与时俱进,跟上时代。
父母应该充实自己的生活,尽量让自己独立
有的父母从小付出全部心力照顾孩子,当孩子离开家后便非常失落。
所以,不要将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孩子身上,而应该分出一些精力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孩子的压力,也有助自己的身心健康。
2、生病不积极配合治疗
朋友的父亲有糖尿病,并且已经出现了神经痛等并发症。这种病原本只要坚持检查和治疗,症状可以控制,对生活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朋友先把父亲从老家接来北京看病,又请假陪同到省会住院治疗,可父亲总是病情稍有缓解就坚决要求回家。后来不管家人怎么劝,他再也不去医院了。
现在父亲身体状况仍然不好,心情也很糟糕,经常会对家人发脾气。
面对这样的父亲,儿子也不知如何是好。
我的母亲,在白内障手术的术前检查时,发现了黄斑变性的初期症状。
她不仅去多家医院确诊,更积极配合治疗,半年多后,这种号称最难治的眼病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
她到现在都感到十分庆幸。因为当时正是因为我的建议,她才准备提早去做白内障手术。
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建议
父母应该意识到身体状况对于自己生活质量的重要性,生病后应主动求医并配合治疗
身体健康、情绪乐观的父母无疑是儿女*的福气,也是年迈的父母对孩子*的帮助。
上了年纪的人,应该定期体验,发现不适,及时就医。
3、担心打扰孩子,逞强解决难题
有位年近80的老人,虽然腿脚不好,仍然坚持自己坐公交车去医院看病。
孩子怕他出意外,提出陪他一起去。但是他怕孩子耽误工作,无论如何都不让。
孩子又让他叫出租车,他又怕花钱。
有一天在路上,老人因为躲避电动车摔倒造成骨折。
住院加疗养总共小半年时间,不仅自己受罪,更把孩子累得够呛。
建议
心安理得地接受孩子的好意和照顾,听从孩子合理而善意的建议
就像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孩子爱父母也是人之常情。
接受孩子的爱,也是父母爱孩子的一种方式。因为那会让他觉得自己的价值被父母认可,让他更加快乐,也更有自信。
问题四:父母的误区
1、担心独生子女负担重
有个女孩这样说:“我妈昨晚跟我说,她以后老了要去养老院。
我直接把她批评一顿:你又不是没有子女,去那个地方干嘛?
虽说有差不多年纪的人做伴,但是天天看着这个生病,那个去世,心态能好么?
我是独生女,我觉得哪怕自己辛苦点,也不愿意我妈去养老院。
等她真正老了,我的子女也大了,大家可以轮流照顾。
家里就我这么一个孩子,从小宠到大。她老了,我把她送养老院,我还是人么!
以前家里那么穷,那么苦,她不也熬过来把我养大!我就不信我挤不出时间去看她!
我也相信我养的子女也会跟我一样,愿意去照顾我妈。原因很简单,什么人养什么样的孩子!”
闺女曾对我说:“作为独生子女,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更多的爱。”
也许父母不能用这样的理由要求孩子,但如果孩子有这样的想法,父母一定会非常欣慰。
2、认为西方人住养老院,不依赖孩子
一个*人去美国的养老院探望朋友。
在距离大门不远的地方,看到有个老人坐在秋风中的轮椅上,眼睛盯着进入养老院的每一辆车。
旁边的老人说他是在等约好今天来看他的孩子。
在安静的楼道里,一扇半开的门吸引了她的视线。这在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的美国并不多见。
工作人员说:里面的老人在等他的孩子前来探望。打开门,是因为他想在*时间看到孩子。
西方社会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老人会选择子女生活城市的养老院,目的就是便于子女前去探望。
希望得到亲人的关爱是人的天性,它不可能通过教育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自控而消失。
3、认为养育投资和遗产可以换取孩子养老
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
一位年轻的母亲开着名车送女儿到贵族*住校。
母亲对孩子说:妈妈为了赚更多的钱,将来送你到更好的学校学习,没时间陪你,你恨妈妈吗?
女儿说不恨。
接着女儿又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赚很多的钱,送你去*的养老院。“
母亲听后一脚刹车停在路边放声痛哭。
现在有些人把教育看成投资,把赡养老人当作交换,却忽略了其中的责任与义务、亲情与温情。
如果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给予了更多的陪伴和关心,孩子自然会回报父母更多的爱。
反之,父母只能以权威和金钱来逼迫和引诱孩子,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4、认为孩子海外定居,父母国内养老没有问题
有位朋友很早就出国定居了,她是独女,家里的老人也到了将近八十岁的年纪。
前段时间父亲生病住院,她请假回来照顾。但假期到了,她不得不回去工作,父亲也劝她回去照顾孩子。
她只能将照顾父亲的事情留给同样年迈且身体不好的母亲,同时拜托几位亲友帮忙。
然而回去后没多久,父亲就去世了,她甚至没有见到*一面。
她说:父母从没要求她回国,她在国外习惯了,也没有回国的打算。但看到这样的父母仍是非常心酸。
这样的父母,为了孩子真的非常有奉献精神,但无形中也为周围亲友增加了负担。
对此,我只能说苦乐自知吧。
有位母亲说:当我一个人生病躺在床上的时候,总要把银行卡交给一个人吧。
听后感觉戚戚然。
最理想的安排:
假如父母身体健康,不妨给孩子三十年或更长的时间,让他追求理想、成就事业、过想过的生活。
只要当父母需要时,孩子能够陪伴在身边,足矣!
(温州新苗教育-温州1对1辅导-晚间作业精品班-中*全托-数学-英语-语文-科学-*高考冲刺-美术书法)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