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进入风水学说中,形成受荫说,即《青囊奥语》中说的“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意思是活人的居所(阳宅)和死人的居所(阴宅)受天地之气的感应,能对人产生影响,不是造福就是造祸。
这种天人感应的思维方式体现在风水观念中,就是周围环境会影响人的命运,比如说住宅某一方位有清山秀水,则家中会出富贵高官;若是秃山荒岭,则这家将会衰败。
现代城市风水认为,居家的吉方正好有一家银行,则这家会成为富裕之家,也是天人感应观念的表现。
二、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即适宜,指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大壮》提出:“适形而止。”
西北干旱少雨,人们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窑洞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人可长寿,鸡多下蛋;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采取栏式竹楼居住,楼下空着或养家畜,楼上住人。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
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而迁徙;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华中平原人民以土建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
三、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首先是适中的意思,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
《管氏地理指蒙》中论阴宅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彰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哑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阴阳平衡”其次是居中的意思,*历代的都城为什么不选择在广州、上海、昆明、哈尔滨?是因为地点太偏。
《太平御览》:“王者受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者。”洛阳之所以成为九朝故都,原因在于它位居天下之中。
经济学中的级差地租价格就是根据居中的程度而定,银行和商场只有在闹市中心才能获得更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