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培训网欢迎您来到郑州新干线小语种教育!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按摩复溜穴的神奇功效

按摩复溜穴的功效

1、腿肿

那是有积液不流动了。如果排尿很通畅,尿路就不会感染,更不会水肿。其实,只有知道一个症状,这些相应症状的原因你自己都可以想象出来。

2、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就是血液长期淤在那里没有回流造成的。如果是在刚淤的时候刺激复溜穴,效果会很明显;如果静脉曲张已经形成了大疙瘩,艾灸几天复溜穴是不会好的,必须从整个身体来慢慢调节。

3、自汗,盗汗

复溜穴能调理自汗、盗汗之症。自汗就是待着的时候就出汗;盗汗是睡觉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出汗,一睁眼就不出了。

4、腹泻腹痛

复溜穴能治疗腹泻腹痛。腹泻是因为膀胱受堵,水液不走膀胱,而是走大肠的结果。中医有句话叫水液别走大肠,走错地方就造成了水泻。

当你艾灸复溜穴之后,尿道一通,腹泻自然就好了。

5、降高血压

复溜穴有降高血压的功效。

但是你得先艾灸尺泽穴,再艾灸复溜穴,降压的功能才更确切。这是*的降压方法。艾灸尺泽穴是为了把上面的气降下来,艾灸复溜穴是为了把降下来的气给接收住,让它固定下来。

*再艾灸太溪穴,才能真正把肾给补上,这是一步一步逐渐起效的。

6、消除腿脚酸胀

如果您一天到晚总是腿脚酸胀,甚至需要别人给踩踩腿,或者脚老得抬高放在桌上才舒服,这是气血下不去了,这个时候你每天要多艾灸艾灸复溜穴。

7、调理眼疾

复溜穴是调理眼疾的要穴。当你有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眼睛胀痛、上眼皮无力(扒拉开合还得使劲睁开,睁开一会儿又搭拉下来)等问题,艾灸复溜穴都管用。

8、手脚麻木

如果你手指端或脚趾端总是麻木,就是气血过不去,原动力不足,每天要多艾灸复溜穴。

9、哮喘

复溜穴能治疗哮喘。偏于虚寒的就是灸复溜穴,*也配上尺泽穴。两个穴一降一补才能*地达到平衡身体的效果。

艾灸复溜穴的神奇作用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病由心起,病由心去

一复溜穴可以消肿

从字面意思讲,复溜就是要让停留下来的水重新流动起来。当人体有淤血时,尿液、汗液和痰湿这些脏东西就会停留在体内不流动了。

当人体的某一部分肿起来了,比如说膝盖肿,就跟复溜穴有关系。

实际上,身体凡是有肿的地方都跟复溜穴有关系。

因为肿的意思就是有水液在那里停滞不流,淤住了,而刺激复溜穴就能让它重新循环起来。
二复溜穴可以补肾

复溜穴的功效是补肾滋阴、利水消肿,改善整个肾功能,解除肾功能失常所产生的各种症状。肾功能失常会造成人体水液代谢失常,而复溜穴专门治疗水液代谢失常。水液代谢失常会出席水肿腹胀,不但是腿上有水、肚子里有水,而且腰脊强痛,这看起来是膀胱经的问题,但艾灸膀胱经却没什么效果,此时一定要艾灸肾经。

所以我们*艾灸复溜穴,让淤血重新流动起来。
复溜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足少阴肾经的经穴。 “复溜”的“复”是反复的意思;“溜”是盛放的意思。也就是作为坏的气息在此持续堆积的穴位。

小提示:复溜穴和肺经的尺泽穴配合使用是最补肾的。常吃中药的人都知道,中药需要配补,就是把一些同类型的药互相搁在一起用,效果才更好。经络也是一样,经络穴位要想产生*的效果,也要配合使用。
肾还有一个“司二便”的大功能。大便无力跟肾有关,小便无力也跟肾有关。半天解不出手来,就是肾气不足,气血就往下走。

复溜穴是调节肾经的一个杠杠,它是一个枢纽。当你想补肾的时候,如果有脏东西堵着,真正的气血生成不了,那就补不上。

这时你需要先让它通一下之后再补。*是艾灸完复溜穴后,马上再艾灸太溪穴,把好血赶紧引过来,打好这个基础。
艾灸复溜穴相当于补气血三复溜穴的其他功效

【腿肿】

那是有积液不流动了。如果排尿很通畅,尿路就不会感染,更不会水肿。其实,只有知道一个症状,这些相应症状的原因你自己都可以想象出来。

【自汗,盗汗】

复溜穴能调理自汗、盗汗之症。自汗就是待着的时候就出汗;盗汗是睡觉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出汗,一睁眼就不出了。

【消除腿脚酸胀】

如果您一天到晚总是腿脚酸胀,甚至需要别人给踩踩腿,或者脚老得抬高放在桌上才舒服,这是气血下不去了,这个时候你每天要多艾灸艾灸复溜穴。

【调理眼疾】

复溜穴是调理眼疾的要穴。当你有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眼睛胀痛、上眼皮无力(扒拉开合还得使劲睁开,睁开一会儿又搭拉下来)等问题,艾灸复溜穴都管用。
【手脚麻木】

如果你手指端或脚趾端总是麻木,就是气血过不去,原动力不足,每天要多艾灸复溜穴。

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就是血液长期淤在那里没有回流造成的。如果是在刚淤的时候刺激复溜穴,效果会很明显;如果静脉曲张已经形成了大疙瘩,艾灸几天复溜穴是不会好的,必须从整个身体来慢慢调节。

腹泻腹痛复溜穴能治疗腹泻腹痛。腹泻是因为膀胱受堵,水液不走膀胱,而是走大肠的结果。中医有句话叫“水液别走大肠”,走错地方就造成了水泻。

当你艾灸复溜穴之后,尿道一通,腹泻自然就好了。

降高血压复溜穴有降高血压的功效。

但是你得先艾灸尺泽穴,再艾灸复溜穴,降压的功能才更确切。这是*的降压方法。艾灸尺泽穴是为了把上面的气降下来,艾灸复溜穴是为了把降下来的气给接收住,让它固定下来。

*再艾灸太溪穴,才能真正把肾给补上,这是一步一步逐渐起效的。

哮喘复溜穴能治疗哮喘。偏于虚寒的就是灸复溜穴,偏于实热证的艾灸艾灸即可,*也配上尺泽穴。两个穴一降一补才能*地达到平衡身体的效果。

但身体特别没劲、有气无力的人,本来气就上不来,使用尺泽穴就不适合。

今天说的复溜穴的这些作用。都要坚持艾灸三个疗程以上。才会有效果。

复溜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复溜穴在足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约三横指处,肾经经穴。


复,是再一次的意思;溜,即悄悄地消失。穴义为:肾经的水湿之气在这里再次吸热、蒸发上行,气血悄悄散失,就像溜走了一样。复溜即以肾经循行至太溪绕踝回转之后,又直流向上而得名,其实通俗地说,就是气血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


复溜穴专治水液代谢失常,有补肾益阴、温阳利水之功效。复溜是肾经之母穴,取本穴治疗多行补法,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以及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等疾病。



肾虚最常见的症状是出汗过多,又分为自汗和盗汗两种。自汗是人在清醒时,没有活动却自然出汗;盗汗是入睡后大量出汗,醒后不再出汗。这都是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结果。按揉复溜穴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复溜穴可以补肾滋阴、利水消肿,大多数水肿腹胀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个穴位来治疗,必要时可以配合按揉膀胱经,让气血重新流动起来,身体可自然消肿。


同样的道理,静脉曲张也可以利用复溜穴进行诊治。静脉曲张又称浮脚筋,主要病因是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导致血液蓄积下肢,日积月累,静脉瓣膜被破坏,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教师、外科医师、护士、发型师、专柜小姐、厨师、餐厅服务员等需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很容易患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刚发生时,刺激复溜穴会有明显的效果。但倘若静脉曲张已经很严重,则需要综合调理。



肾虚导致的大小便问题也可以用复溜穴调理。最常见的是腹泻、腹痛,大小便无力,尿失禁。按摩复溜穴后,身体通畅,腹泻可自然缓解。同时,肾开窍于二阴,肾阴足则排便顺畅,通过调理复溜穴,可以补足肾气,通畅气血,解决大小便的问题。


复溜穴的妙用


每天拇指腹揉按两侧复溜穴各3~5次,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或局部温热感为宜,长期坚持,可调节肾经,调整水液代谢,通畅气血,促进体液循环,消除体内淤血和炎症,滋肾补阴,养生效果不亚于服用六味地黄丸,而且不良反应要小得多。尤其是对于经常怕热口干、夜间烦躁难眠的患者,效果十分明显。


每天拇指腹揉按两侧复溜穴各3~5次,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或局部温热感为宜,长期坚持,可调节肾经,调整水液代谢,通畅气血,促进体液循环,消除体内淤血和炎症,滋肾补阴,养生效果不亚于服用六味地黄丸,而且不良反应要小得多。尤其是对于经常怕热口干、夜间烦躁难眠的患者,效果十分明显。

肾俞穴,太溪穴,复溜穴的异同点

消化性溃疡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细嚼慢咽,按时吃饭,养成较好的作息习惯。保护胃粘膜为主。 肝硬化属于消耗性疾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一般主张食物热量供给的来源。

胃阳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胃的阳气·胃阳 4 经穴别名·胃阳 4.1 复溜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4.6 复溜穴的定位 4.7 复溜穴的取法 4.8 复溜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复溜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复溜穴主治病证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复溜穴的配伍 4.13 文献摘要 4.14 复白穴研究进展 4.14.1 抑制肾脏的水利尿作用 4.14.2 加强阑尾蠕动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胃阳 1 拼音

wèi yáng

2 英文参考

stomach ya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胃的阳气·胃阳

胃阳即胃的阳气,与胃阴相对而言,指胃之受纳、腐熟的一面,与胃阴相互协调,以维持胃的正常通降及纳食化谷功能[1]。胃阳与胃阴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纳食化谷功能。胃阳虚则寒,降纳失职,可见饮食不化,胃脘胀痛,呕吐清涎等症。《临症指南医案·脾胃》:“胃阳受伤,腑病以通为补,与守中必致壅逆。”

4 经穴别名·胃阳

胃阳为经穴别名,即复溜。见《针灸穴名解》。

穴位 复溜 汉语拼音 Fuliu 罗马拼音 Fuliu 美国英译名 Repeating Stagnant 各


号 * KI7 日本 7 法
国 莫兰特氏 R8 富耶氏 R7 德国 N7 英国 K7 美国 Ki7

复溜为经穴名(Fùliū KI7)[2]。出《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名复留[2]。别名昌阳、伏白、外命[3]。属足少阴肾经[2]。复溜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2][1]。复同“伏”即深伏,溜通流,此穴在内躁上,为“经”穴,经气至此已深伏流行,故名复溜[2]。复溜穴主治肾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湿脚气,脚踹后廉及足跗上痛,腹胀,肠鸣,泄泻,脚气,腿肿,足痿,热病无汗或汗出不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身热无汗,现代又多用复溜穴治疗肾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脊髓炎,下肢瘫痪,尿路感染,小儿麻痹后遗症,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等。

4.1 复溜穴的别名

复留(《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伏白(《针灸甲乙经》),昌阳(《针灸甲乙经》、《西方子明堂灸经》),外命(《外台秘要》),胃阳[4],复白[4]。

4.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行于复溜,复溜,上内踝二寸,动而不休,为经。

4.3 穴名解

复同“伏”即深伏,溜通流,此穴在内躁上,为“经”穴,经气至此已深伏流行,故名复溜[2]。

复,通复,通伏,又通澓。重返为复,往来也。溜,有水急流之义。溜,顺逝也。溜,同流,是流通,同留,是留止。水以直流顺适为正。然江有回澜,海有潮汐,岂水之真性哉。但廻波溯流,不离渠道,进退消长,本乎自然。《子午流注说难》曰:“其太溪正经直上之脉,复从内踝稍后,二寸而溜于此,故以为名。”本经之脉,循内踝之后,由照海上太溪。别跟中,由大钟而水泉,以合于照海也。及其合照海之后,循经上腨内,复合其直流之正,故名“复溜”。《针灸*》谓:“病人脉微细几于不见者,取此穴刺至骨,待脉回乃可出针,亦复溜之意也。按脉微细,乃肾气衰弱之极也。物极则反,本穴犹地雷之复也,故名之以复”,而曰复溜。[4]

4.4 特异性

复溜为足少阴肾经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

4.5 所属部位

小腿部[5]

4.6 复溜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复溜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1]。

复溜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正坐或仰卧取穴[2]。

复溜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直上2寸,当跟腱前缘处[3]。

《医学入门》等定本穴于交信之后,《针灸聚英》等定本穴于交信之前,说法不一,今从前说[3]。

复溜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

复溜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复溜穴在小腿部的位置(骨骼)

复溜穴在小腿部的位置(肌肉)

复溜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4.7 复溜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

复溜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正坐或仰卧取穴[2]。

正坐或仰卧位,当太溪直上2寸,跟腱之前缘处取穴[6]。

4.8 复溜穴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深层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分布著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隐神经是股神经中最长的一支。该神经自股三角内下降,经其尖进入股管。在该管的下端,与膝最上动脉共同穿股收肌腱板,离开该管;继在膝内侧缝匠肌和股薄肌之间,穿深筋膜,伴大隐表脉下降至小腿内侧,至小腿下三分之一处,分为二支:一支继续沿胫骨内侧缘下降至内踝;另一支经内踝的前面,下降至足的内侧缘。隐神经可与腓浅神经的足背内皮神经结合。上述的趾长屈肌和胫骨后肌等由胫神经的肌支支配。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跖肌腱和跟腱前方→踇长屈肌[2]。

皮肤→皮下组织→踇长屈肌[7]。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小腿内侧皮神经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胫神经肌支和胫后动脉分支分布[7]。

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深层前方有胫后动、静脉通过[3]。

4.9 复溜穴的功效与作用

复溜穴具有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的功效。

复溜穴有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2]。

复溜穴为足少阴肾经之经穴,配五行属金,肾配五行属水,根据五行相生原则,金能生水,复溜为本经之母穴,虚则补其母,故本穴可治疗脾、肾两脏的疾病[8]。

复溜穴配五行属金,金应于肺,肺主表,外合皮毛,开腠理,故取本穴既可发汗,又可止汗,以治疗汗证,对汗证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配以合谷则疗效更好[8]。

腰为肾之府,故取复溜穴可治疗腰病[8]。

肾经经脉循行于下肢内侧,复溜穴位于小腿的中下段,近于内踝,故取之又可治疗下肢经脉病[8]。

复溜穴为治疗汗证的常用穴。本穴又为保健常用穴,经常艾灸可预防水肿、足跟痛[8]。

复溜穴肾经之郄穴,有培补肾气之功,能通调水道,维护与恢复水液之正常流行。肾为水脏,位在下焦,通调水道,是其本职。澓流为洄流之水,水液必须在全身反复洄流,才能灌溉脏腑,泽润百骸。《金针梅花诗钞》复溜条:“止者能流流者止。”如水肿、癃闭、无汗之类,用之可使之流:遗精、多汗、盗汗之类,用之又可使其不流矣。谓脉行至此,已深伏流行,亦未为不可也。[4]

4.10 复溜穴主治病证

复溜穴主治肾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湿脚气,脚踹后廉及足跗上痛,腹胀,肠鸣,泄泻,脚气,腿肿,足痿,热病无汗或汗出不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身热无汗,现代又多用复溜穴治疗肾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脊髓炎,下肢瘫痪,尿路感染,小儿麻痹后遗症,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等。

复溜穴主治肾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湿脚气、脚踹后廉及足跗上痛等[2]。

复溜穴主治腹胀,水肿,肠鸣,泄泻,盗汗,自汗,脚气,腿肿,足痿[3]。

复溜穴主治腹胀,肠鸣,泄泻,水肿;盗汗,热病无汗或汗出不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6]。

复溜穴主治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身热无汗、腰脊强痛[7]。

现代又多用复溜穴治疗肾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脊髓炎、下肢瘫痪等[2]。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

3. 其它: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直刺0.5~1寸[6][7][3][2],局部有酸麻感[6],或有触电感向足底放散[6]。

注意:本穴深刺时,一定要避开胫后动、静脉,以防刺破血管[6]。

4.11.2 灸法

可灸[2][6][7]。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3]。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4.12 复溜穴的配伍

复溜配合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主治多汗,无汗或少汗。

复溜配肝俞、脾俞,有舒肝益肾,健脾除湿的作用,主治泄泻,水肿。

复溜配关元、足三里、肾俞、大肠俞,治肾虚泄泻[6]。

复溜配肾俞、脾俞、水分、太溪,治肾虚水肿[6]。

复溜配内关、合谷、太溪,治自汗[6]。

4.13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

《针灸甲乙经》:鼻孔中痛,腹中常鸣,骨寒热无所安,汗出不休,复溜主之。腰痛引脊内廉,复溜主之。风逆四肢肿,复溜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足胫寒,复溜、申脉、厉兑。水肿气胀满,复溜、神阙。

《备急千金要方》:复溜、丰隆,大都主风逆四肢肿。

《针灸*》:主肠澼,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

《医宗金鉴》:主治血淋,气滞腰痛。

《玉龙歌》: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若然六脉皆微细,金针一补脉还浮。

《杂病穴法歌》:水肿,水分与复溜。

4.14 复白穴研究进展 4.14.1 抑制肾脏的水利尿作用

针刺健康人的复溜穴,出现抑制肾脏的水利尿作用,排出量较正常减少[2]。

4.14.2 加强阑尾蠕动

针刺复溜穴,在X线下观察到对阑尾蠕动有加强作用,能促使阑尾腔内钡剂的排空[2]。

复溜穴---活血祛瘀的大穴

? 导读: 复溜穴就是要让停留下来的水又重新流动起来。当人体内有淤血时,尿液、汗液和痰湿这些脏东西就会停留在体内不流动了。

当人体的某一部分肿起来了,比如说膝盖肿,就跟复溜穴有关系身体凡是有肿的地方都跟复溜穴有关。因为肿得意思就是有水液在哪里停滞不流,淤住了,而刺激复溜穴又能让它重新循环起来。

取穴方法: 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复溜穴的功效是补肾滋阴、利水消肿,改善整个肾的功能,解除肾功能失常所产生的各种症状。 肾功能失常会造成人体水液代谢失常而复溜穴专门治疗水液代谢失常。水液代谢失常会出现水肿腹胀,不但是腿上有水、肚子里有水,而且腰脊强痛,这看起来是膀胱经的问题,但揉膀胱经又没什么效果,此时一定要揉肾经。首先揉复溜穴,让淤血重新流动起来。

复溜穴能治疗自汗、盗汗之症。 自汗就是待着的时候就出汗;盗汗就是睡觉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出汗,一睁眼就不出了。出汗不出汗都属于代谢的问题。人的身体不是功利的,它总要达到一个平衡,该出多少汗就出多少汗,该不出就不出。为了健康,身体总是任劳任怨地朝着平衡状态努力。

复溜穴能治疗腹泻腹痛 。腹泻是因膀胱受堵,水液不走膀胱,而是走大肠的结果。揉了复溜穴之后,尿道一通,腹泻自然就好了。

肾还有一个司二便的大功能。大便无力跟肾有关,小便无力也跟肾有关。半天解不出手来,就是肾气不足,气血不往下走。

复溜穴有降血压的功效 。但是您得先揉尺泽穴,再揉复溜穴。揉尺泽穴是为了把上面的气降下来,揉复溜穴是为了把降下来的气给接收住,让它固定下来。*再揉太溪穴,才能真正把肾给补上,这是一步一步逐渐起效的。

复溜穴是治眼疾的要穴。 当您有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眼睛胀痛、上眼皮无力等问题,揉复溜穴都管用。

复溜穴能治哮喘 。偏于虚寒的就去灸复溜穴,偏于实热症的揉揉即可,*也配上尺泽穴。两个穴一降一补才能*的达到平衡身体的效果。

复溜穴是调节肾经的一个杠杆,它是一个枢纽。 当您想补肾的时候,如果有脏东西堵着,真正的气血生成不了,就补不上。这时需要先揉复溜穴,让它通了一下之后再补,*是揉完复溜穴后马上再揉太溪穴,把好血赶紧引过来,打好这个基础。

复溜什么时候按摩* 复溜按摩*时间段

1、复溜属于足少阴肾经穴,为肾经之井穴。 足少阴肾经在下午5-7点之间经气最为旺盛,因此在这个时间段按摩复溜穴,有助于气血流通,滋养肾脏,起到养生功效。

2、中医认为,肾主水,肾功能失常会造成人体水液代谢失常,肾虚会造成肾功能失常,而复溜这个腧穴具有滋补的作用,可以滋阴补肾,使水分代谢正常。

按揉复溜穴具体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那么,按揉复溜穴具体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一、调节水液代谢

复溜穴的功效是 补肾滋阴、利水消肿,改善整个肾功能 ,解除肾功能失常所产生的各种症状。

肾功能失常会造成人体水液代谢失常,而复溜穴专门治疗水液代谢失常。水液代谢失常会出现水肿腹胀,不但是腿上有水、肚子里有水,而且腰脊强痛,这看起来是膀胱经的问题,但揉膀胱经却没什么效果,此时一定要揉肾经,*揉复溜穴, 让淤血重新流动起来。

另外,为什么会腿肿?那是有积液不流动了。如果排尿很通畅,尿路就不会感染,更不会水肿。其实,只有知道一个症状,这些相应症状的原因你自己都可以想象出来。

二、预防静脉曲张

如果是在刚淤的时候刺激复溜穴,效果会很明显;如果静脉曲张已经形成了大疙瘩,揉几天复溜穴是不会好的,必须从整个身体来慢慢调节。

三、自汗盗汗

复溜穴能治疗自汗、盗汗之症。 自汗就是待着的时候就出汗;盗汗是睡觉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出汗,一睁眼就不出了。出汗不出汗都属于代谢的问题。说到这里你会发现,人的身体不是功利的,它不会让你光出汗或者不出汗,它总要达到一个平衡,即该出多少汗就出多少汗,该不出汗就不出汗,所以,为了健康,身体总是任劳任怨地在朝着平衡状态努力。

四、治疗腹泻腹痛

腹泻是因为膀胱受堵,水液不走膀胱,而是走大肠的结果。中医有句话叫水液别走大肠,走错地方就造成了水泻。当你揉复溜穴之后,尿道一通,腹泻自然就好了。

肾还有一个司二便的大功能。大便无力跟肾有关,小便无力也跟肾有关。有好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半天解不出小便来,这就是肾气不足,气血不往下走。

为什么说*气血得重新归到脚上去?因为只有到脚上去才证明你的气血可以进行全身的大循环,但现在气血不循环,半路上又回来了,所以撒尿就没有劲了。尿失禁也是这个问题。一个是撒不出来,一个是尿失禁,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揉复溜穴得以解决。

复溜穴的具体位置和按摩手法

复溜,经穴名(KI7)。出《灵枢本输》。别名昌阳、伏白、外命。属足少阴肾经 经(金)穴。复溜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房。在足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约三横指处。

复溜穴位置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

复溜穴的作用

滋补肾阴、利水消肿,凡是咽中的问题,按揉复溜都会有效果。能清热滋阴,治燥热伤津之咳嗽。经常按摩或艾灸能起到滋阴补肾的作用,肾虚气弱,肝肾亏虚,精气不能上濡于耳,就可能形成耳鸣。虚证耳鸣临床上表现为:耳中如蝉鸣,时作时止,休息不足或劳累时加剧,按耳时鸣声会有减轻。

按复溜穴方法

按摩法: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拇指腹按压在复溜穴上,按而揉之,局部产生酸、胀、痛感,再屈伸踝关节,加强指压的感觉,然后用揉法放松。左右二侧交替进行,约10-15分钟。每日2~3次。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相关资料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