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培训网欢迎您来到上海恩邦教育!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达摩院发布 2022 科技趋势:AI for Science 催生科研新范式


据介绍,《达摩院 2022 科技 趋势》采用了“定量发散,定性收敛”的分析方法,整个分析流程分为两部分:



达摩院分析了 159 个领域近三年 770 万篇公开论文、8.5 万份专利,挖掘其中热点领域及重点技术突破,深度访谈近 100 位科学家,提出了 2022 年可能照进现实的 科技 趋势,覆盖人工智能、芯片、计算和通信等领域。


具体而言,这 科技 趋势分别是:AI for Science、大小模型协同进化、硅光芯片、绿色能源 AI、柔性感知机器人、高精度医疗导航、全域隐私计算、星地计算、云网端融合、XR 互联网。


达摩院认为,计算机科学改变科研的路径是从下游逐渐走向上游。起初计算机主要用来做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归纳。后来科学计算改变了科学实验的方式,人工智能结合高性能计算,在实验成本与难度较高的领域开始用计算机进行实验的模拟,验证科学家的假设,加速科研成果的产出,如核能实验的数字反应堆,能够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安全性、减少核废料产生。


近年,人工智能被证明能做科学规律发现,不仅在应用科学领域,也能在基础科学领域发挥作用,如 DeepMind 使用人工智能来帮助证明或提出新的数学定理,辅助数学家形成对复杂数学的直觉。


达摩院预测, 在未来的三年内,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科学中将得到普遍应用,在部分基础科学中开始成为研究工具。


阿里达摩院城市大脑实验室负责人华先胜在接受 InfoQ 采访时表示,用 AI 去助力科研主要基于数据和计算这两点,在数据和算力的基础上形成 AI 能力。


“从本质上来讲,AI for Science 和 AI for Industry 差别不大,AI 也是作为推动领域发展的一个工具。只是这个领域有点不一样,它的门槛比较高,因为是科学家要做的事情,不是一个普通人、一般的技术工作人员可以做的事情。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也是这个领域因为有了数据,可以设计算法去挖掘数据中的’玄机’,去解决这个领域的问题。”


对于从业者而言,AI for Science 需要 AI 专家要去了解科学问题,需要科学家要去了解 AI 的原理。“AI for Industry 的时候,其实是从单点的技术逐渐地走向了平台化,AI for Science 的未来,我想也会逐步地走向平台化。这个时候就是 AI 专家结合某个领域、某个*,甚至是某个*的某一类问题和科学家们一起去建造一个科研的平台。这个时候科学家们可能有更大的自由度、更强大的工具,能够更批量地去做科学研究,实现更加丰富、更加重要的科学突破。”华先胜说道。


谷歌的 BERT、Open AI 的 GPT-3、智源的悟道、 达摩院的 M6 等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取得了重要进展,大模型的性能有了飞跃性提升,为下游的 AI 模型提供了发展的基础。然而大模型训练对资源消耗过大,参数数量增加所带来的性能提升与消耗提升不成比例,让大模型的效率受到挑战。


阿里达摩院智能计算实验室科学家杨红霞在接受 InfoQ 采访时表示,预训练大模型还有亟待突破的几个课题:



达摩院认为,大模型的参数规模发展将进入冷静期,大模型与相关联的小模型协同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大模型沉淀的知识与认知推理能力向小模型输出,小模型基于大模型的基础叠加垂直场景的感知、认知、决策、执行能力,再将执行与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大模型,让大模型的知识与能力持续进化,形成一套有机循环的智能系统,参与者越多,受惠者越多,模型进化的速度也越快。


“大小模型的协同进化也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更加复杂的新场景,例如虚拟现实、数字人,需要云边端的同时部署与交互,同时该体系对于保护用户数据隐私也更加的灵活,用户可以在不同的端上维护自己的小模型。”杨红霞向 InfoQ 说道。


清华*计算机系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副院长唐杰表示,大模型的发展,在认知智能方面,模型参数不排除进一步增加的可能,但参数竞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探究进一步性能提升的可能性。大模型研究同时注重架构原始创新,通过模型持续学习、增加记忆机制、突破三元组知识表示方法等方法进一步提升万亿级模型的认知智能能力。在模型本身方面,多模态、多语言、面向编程的新型模型也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达摩院预测, 在未来的三年内,在个别领域将以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基础,对协同进化的智能系统进行试点 探索 。在未来的五年内,协同进化的智能系统将成为体系标准,让全 社会 能够容易地获取并贡献智能系统的能力,往通用人工智能再迈进一大步。


电子芯片发展逼近摩尔定律极限,集成技术进步趋于饱和,高性能计算对数据吞吐要求不断增长,亟需技术突破。


光子芯片不同于电子芯片,技术上另辟蹊径,用光子代替电子进行信息传输,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和传输更远的距离。光子彼此间的干扰少、提供相较于电子芯片高两个数量级的计算密度与低两个数量级的能耗。相较于量子芯片,光子芯片不需要改变二进制的架构,能够延续当前的计算机体系。光子芯片需要与成熟的电子芯片技术融合,运用电子芯片先进的制造工艺及模块化技术,结合光子和电子优势的硅光技术将是未来的主流形态。


北京*教授,上海光机所特聘首席研究员周治平表示,达摩院选择“硅光芯片”作为 2022 年 10 大 科技 趋势之一,印证了该技术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巨大应用价值。硅光芯片的进一步扩展是硅基光电子芯片:利用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将微纳米量级的光子、电子、及光电子器件异质集成在同一硅衬底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综合功能的新型大规模光电集成芯片。它更加显著地反映了人类 社会 在纳米技术方面的持续努力以及对更小型器件和更紧凑系统的极大兴趣。


达摩院预测,光电融合是未来芯片的发展趋势,硅光子和硅电子芯片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二者优势,促使算力的持续提升。 未来三年,硅光芯片将支撑大型数据中心的高速信息传输;未来五到十年,以硅光芯片为基础的光计算将逐步取代电子芯片的部分计算场景。


绿色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在高比例绿色能源并网的趋势下,传统电力系统难以应对绿色能源在大风、暴雨、雷电等天气下发电功率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故障及时响应的应对能力。


在运行监测过程中,参数核验和故障监测仍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故障特征提取困难,识别难度大。针对大规模绿色能源并网在稳定、运行和规划上面临的各种挑战,以人工智能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对能源系统整体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和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与能源电力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输送、消纳和安全运行,完成对能源系统的升级改造。


*电科院首席系统架构师周二专认为,新型电力系统要实现智能调控、运行推演将离不开 AI 技术,在 AI 技术的支撑下构建多个物理电网和 IT 应用程序交互的数字孪生体,每个数字孪生体解决某一个场景或某一个方面的电网运行问题。这样,当有足够的孪生体构成电网调控数字孪生系统来解决电网运行问题的各个方面,即可实现智能调控。


达摩院预测, 在未来的三年内,人工智能技术将帮助电力系统实现大规模绿能消纳,能源供给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能够互联互济,网源协调发展,弹性调度,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机器人是技术的集*者,在过去硬件、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的融合发展下,技术成熟度有了飞跃式地进展,机器人朝向多任务、自适应、协同化的路线发展。


柔性机器人是重要的突破代表,具有柔软灵活、可编程、可伸缩等特征,结合柔性电子、力感知与控制等技术,可适应多种工作环境,并在不同任务中进行调节。近年柔性机器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机器人具备感知能力,提升了通用性与自主性,降低对预编程的依赖。


柔性感知机器人增加了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包含力、视觉、声音等),对任务的迁移能力增强,不再像传统机器人需要穷举可能性,并且可执行依赖感知的任务(如医疗手术),拓展机器人的适用场景。另一个优势是在任务中的自适应能力,面向突发变化能够及时反应,准确地完成任务并避免问题发生。


达摩院预测, 未来五年内,柔性机器人将充分结合深度学习带来的智能感知能力,能面向广泛场景,逐步替代传统工业机器人,成为产线上的主力设备。同时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实现商业化,在场景、体验、成本方面具备优势,开始规模化应用。


传统医疗依赖医生经验,犹如人工寻路,效果参差不齐。人工智能与精准医疗深度融合,专家经验和新的辅助诊断技术有机结合,将成为临床医学的高精度导航系统,为医生提供自动指引,帮助医疗决策更快更准,实现重大疾病的可量化、可计算、可预测、可防治。


预计未来三年,以人为中心的精准医疗将成为主要方向,人工智能将全面渗透在疾病预防和诊疗的各个环节,成为疾病预防和诊疗的高精度导航协同。而随着因果推理的进一步发展,可解释性有望实现突破,人工智能将为疾病的预防和早诊早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数据安全保护与数据流通是数字时代的两难问题,破解之道是隐私计算。过去受制于性能瓶颈、技术信任不足、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隐私计算尚只能在少量数据的场景下应用。随着专用芯片、加密算法、白盒化、数据信托等技术融合发展,隐私计算有望跨越到海量数据保护,数据源将扩展到全域,激发数字时代的新生产力。


浙江*教授,浙江*网络空间安全院长任奎表示,隐私计算不是某个单项技术,而是大一统的称呼,包括最早 1982 年提出的安全多方计算,到后来的同态加密、可信计算、差分隐私等等。但隐私计算早前并不具备太大的实用价值,像全同态加密理论上很好,但性能开销过大,实际使用很困难。现在随着硬件加速和软件创新,我们逐渐看到实用化的趋势,当然这还有个过程。


达摩院预测, 未来三年,全域隐私计算技术将在性能和可解释性上有新的突破,或将出现数据信托机构提供基于隐私计算的数据共享服务。


基于地面网络和计算的数字化服务局限在人口密集区域,深空、海洋、 沙漠等无人区尚是服务的空白地带。高低轨卫星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将无缝连接,形成空天地海一体化立体网络。由于算随网动,星地计算将集成卫星系统、空中网络、地面通信和云计算,成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架构,扩展数字化服务的空间。


阿里达摩院 XG 实验室负责人张铭认为,星地计算要真正能够实现成功商用和规模化发展,仍涉及到不少核心技术的突破。


以低轨卫星终端为例,一是要以场景需求和商用价值为导向,二是需要从技术突破和解决工程问题等角度出发,设计高性能、低成本、适应场景多的商用产品。例如在关键技术方面,如何设计新型毫米波相控阵天线,以及相应的波束赋形控制算法,以低成本方式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如何设计新型星地通信协议,满足卫星互联网多用户、移动性、复杂动态业务需求;此外,在终端集成和优化方面,还存在很多工程问题需要突破和解决,从而满足海陆空不同场景下多方位需求。


达摩院预测, 未来三年,低轨卫星数量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与高轨卫星共同组成卫星互联网。在未来五年,卫星互联网与地面网络将无缝结合形成天地一体的泛在互联网,卫星及其地面系统成为新型计算节点,在各类数字化场景中发挥作用。


新型网络技术发展将推动云计算走向云网端融合的新计算体系,并实现云网端的专业分工:云将作为脑,负责集中计算与全局数据处理;网络作为连接,将多种网络形态通过云融合,形成低延时、广覆盖的一张网;端作为交互界面,呈现多元形态,可提供轻薄、长效、沉浸式的极致体验。云网端融合将促进高精度工业仿真、实时工业质检、虚实融合空间等新型应用诞生。


达摩院预测, 在未来两年内,将有大量的应用场景在云网端融合的体系运行,伴随着更多依云而生的新型设备,带来更极致、更丰富地用户体验。


随着端云协同计算、网络通信、数字孪生等技术发展,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 XR(未来虚实融合)互联网将迎爆发期。眼镜有望成为新的人机交互界面,推动形成有别于平面互联网的 XR 互联网,催生从元器件、设备、操作系统到应用的新产业生态。XR 互联网将重塑数字应用形态,变革 娱乐 、社交、工作、购物、教育、医疗等场景交互方式。


达摩院预测, 未来三年内会产生新一代的 XR 眼镜, 融合 AR 与 VR 的技术,利用端云协同计算、光学、 透视等技术将使得外形与重量接近于普通眼镜,XR 眼镜成为互联网的关键入口,得到大范围普及。

15位青年科学家摘得2022达摩院青橙奖,这个奖项含金量如何?

达摩院青橙奖是针对为科技探索付出努力的科技人员的一种奖励,这是在科技行业里面的*荣誉。

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被誉为世界上*规模的科技奖。该奖项于2021年由阿里与*高校共同设立,旨在发掘并表彰在 AI领域有创新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青橙奖旨在为全球 AI领域年轻人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给予他们足够的激励和支持,让他们看到 AI在更多领域有机会改变世界。

评选过程中的核心考量 

摩院院长张建锋在会上表示青橙奖旨在鼓励科技人员将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结合应用于实际场景,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需求。我们相信每一位获奖科学家都是硬核技术领域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希望他们通过努力将理论和技术转化为产业应用,造福人类社会与世界。

获奖人获得青橙基金的投资与支持

青橙基金由阿里巴巴集团、清华*校友会、上海交通*产学研合作中心联合发起,阿里巴巴高级执行副总裁、达摩院数字经济实验室主任李彦宏担任主席,并与来自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位教授组成评审委员会,对获奖者的科研成果进行筛选论证。获奖人将获得*1000万元人民币 A轮投资,并获得1亿元人民币 B轮及以下投资额度。在获得青橙基金投资后,获奖人可优先选择参与阿里巴巴云栖创新中心计划,并可享受到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的全场景应用。

获奖项目孵化情况 

青橙奖不仅是对获奖科研项目的奖励和认可,更是阿里巴巴对整个创新生态的支持。获奖项目孵化成功后,将获得达摩院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与孵化。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获得投资孵化,将有超10家企业获得投资孵化。将为这些年轻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平台与机会。

阿里达摩院传出裁员消息,比例达30%

阿里达摩院传出裁员消息,比例达30%

阿里达摩院传出裁员消息,比例达30%,在贾扬清逃回美国后,有媒体爆料,阿里达摩院也将为社会“输送人才”,预计将裁员30%。阿里达摩院传出裁员消息,比例达30%。

阿里达摩院传出裁员消息,比例达30%1

从去年年底开始,数个互联网大厂传出裁员传闻。

据科技每日推送*消息,阿里旗下达摩院,也加入了这次“毕业季”,预计将有三分之一的员工输送到社会。

遥想2021年达摩院刚成立时,马云对它提出了“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长”这一要求。

很难想到5年后,达摩院就迎来这么一天。

3年投入1000亿

达摩院要服务20亿人

2021年10月11日,阿里正式宣布成立达摩院,未来三年将投入将超过1000亿人民币,用于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

首批加入的科学家,包括:

*量子力学*人潘建伟

**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

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领域权威学者江泓

华人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代表学者谢源

......

这些人,都是科学界“顶级大牛”。

马云对达摩院提出了三个要求,除了“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长”,还有“服务全世界至少20亿人口”、“必须面向未来、用科技解决未来的问题”。

在阿里官方宣传中,目前达摩院已经拿下了数十项全球*,其中多个科研成果已直接应用,包括:

遥感分析:遥感卫星影像分析,从3个月缩短至几分钟;

人像识别:帮助*找回几十个走失的老人与孩子;

交通急救:在一次急救中,城市大脑帮助救护车在7公里内,节省通行时间854秒。

此外,还有AI庭审、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但其中一些成果,大家颇有微词。

2021年华为被美国疯狂制裁之时,平头哥的各种宣传略显夸张,其*芯片含光800,号称算力相当于10个传统芯片。

要知道连英特尔的12代芯片,对比11代的性能提升仅仅在19%。含光800具体对比的是哪款传统芯片,达摩院到现在也没有说清。

2021年8月,达摩院发表了一篇论文,大致是通过改善模型,提升了饿了么外卖履约时间预估能力。

然而到了9月份,饿了么便被爆出压榨骑手送餐时间,以至于外卖小哥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一定能完成送餐,导致违规或者被平台处罚。

2023年3月,一张照片在自动驾驶技术人的朋友圈或群里,广为流传。

阿里达摩院此前力推的自动驾驶物流小车“小蛮驴”,在某*校园里,直接驶入了一片填埋时间不长的、湿漉漉的水泥地,当场翻车,引发学生们哄笑围观。

一位业内人士吐槽:“这小车上装有国内某头部公司的32线激光雷达,竟然还能跑出这样的水平,佩服至极。

内忧外困

天价投入难以持续

作为一家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的研究院。达摩院共参与4+X研究领域,旗下实验室高达16个。

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

这些,都是当今最热门的领域,只不过每一项都投资不菲,而且距离盈利相当遥远。

3年投入1000亿,均摊下来一年则为333.33亿——这已经超过了去年国内任何一家*总经费。

前些年阿里高歌猛进之时,这些投入压力并不算很大。

但随着近两年股价暴跌、天价罚款以及拼多多崛起等因素影响,降本增效成了阿里必须着重考虑的一个点。

阿里*财报显示,营收中86%由电商提供,9%由阿里云提供,4%来自阿里大文娱,而包括达摩院在内的“高科技领域”占比只有1%。

在经费大量收缩的情况下,想要维持原有团队成了件相当困难的事。

自负盈亏

技术与商业如何平衡

其实,在这次向社会输送人才之前,达摩院已经开始自负盈亏了。

不少网友透露,达摩院每天都在接业务做,只有这样才能赚钱,“更像是高级外包,外面把一些有点技术难度的工程外包给达摩院”。

这是一个相当矛盾的操作。

真正的基础研究,很难短期看到成果甚至盈利。包括华为、英特尔、英伟达、微软、谷歌在内的全球科技巨头,研究所都是亏钱搞技术,*再通过其他*将技术商业化来盈利。

而自负盈亏,就需要研究院在现实中进行挣扎,进行一些短平快的项目。

换句话说,如今的达摩院已非纯科研机构,只是比其他*更偏学术一点,但业务也不少。

难怪,在这两年美国“盖章”的高科技企业、机构中,没有达摩院的存在。

而过去半年数位达摩院“大牛”离职,或许也是因为难以平衡技术和商业。

2021年11月,前蚂蚁金服副总裁、蚂蚁AI首席科学家、蚂蚁金服人工智能部负责人、达摩院金融智能负责人漆远,加盟复旦*。

2023年1月,阿里副总裁、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离职。

当然,互联网公司在前沿技术上的大量投入,与短期见不到商业落地的矛盾到哪都存在。

自动驾驶龙头Waymo,机器人行业领导者波士顿动力,开发了AlphaGo的DeepMind。

这三个都是或曾经是谷歌旗下研究所,但如今,*个早已独立融资,第二已经转卖好几次,第三个则与谷歌几近闹翻。

现在只能期待,达摩院能找到一条技术和商业的平衡之法,待到时机扭转之时,再一飞冲天。

阿里达摩院传出裁员消息,比例达30%2

在贾扬清逃回美国后,有媒体爆料,阿里达摩院也将为社会“输送人才”,预计将裁员30%。此前,阿里的多个*就已经大幅裁员。

阿里达摩院是什么?

达摩院到底是干什么的?估计很多人并不知道。在金庸小说里面,达摩院是少林寺一个聚集了天下武学典籍的机构。众所周知,马云非常喜欢金庸小说,阿里的花名都是取自金庸小说里面的人物。

据了解,达摩院在马云的头脑中盘桓了好多年。2021年阿里准备成立一个研究院,致力于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于是,就取名为达摩院。马云还称三年要投入1000亿,设立了为世界解决一亿就业机会,服务全球二十亿人……的伟大目标。

在达摩院创立时,可以说是聚集了世界科学界的“顶级大牛”,国内量子计算*人潘建伟院士,**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但实际上,这些都只是来站台的,也就是个顾问角色,并不是达摩院的员工。

倒是在2021年,阿里达摩院公布了十三位“扫地僧”,密歇根州立*终身教授金榕,目前担任机器智能研究领域负责人;犹他*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李飞飞,王刚、蒋国飞、漆远、施尧耘等等。但漆远已经离职,去了复旦*,阿里副总裁、达摩院自动驾驶负责人王刚也已经离职。

网罗了这么多牛人,却留不住人才,阿里达摩院成立5年来,到底有什么成就?按照官方的宣传口径:拿下60项世界*,近400篇论文入选国际顶会,芯片能力提升10倍……听起来都非常厉害。

达摩院的真实水平如何?

国内从事技术研发的机构有很多,但在宣传上,都不如阿里达摩院。华为研发足够牛了吧,但似乎从来都没听说有多少世界顶级大牛加入,不是没有,只是人家不宣传,非常低调。

阿里达摩院聚集了这么多世界顶级人才,真实水平又如何呢?从阿里达摩院的2021年度报告显示,参保人数仅有315人,也就是说正式员工只有这么多。但达摩院的实验室就有16个,包括语音实验室、自动驾驶实验室、智能计算实验室……平均下来,每个实验室不到20人。

对比来看,华为南京研究所的参保人员就有10万多人,实际上,华为近20万员工,差不多一半都是研发人员。那我们姑且认为阿里达摩院这315人都是顶级人才,一个人可以顶100个,比华为的技术人员牛多了。

那阿里达摩院到底有什么成就?或许很多人只听说过平头哥,曾经在2021年美国限制华为时,推出了*芯片含光800,号称算力相当于10个传统芯片。如此厉害的技术,为什么市场上看不到,在全球芯片短缺时,没有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如果真的这么牛,阿里市值是不是要再涨点。然而,阿里达摩院连美国都不屑一顾,将大疆等一系列中企列上了名单,却始终没有达摩院,这说明真实的技术水平,人家都看不上。

泡沫破灭,何去何从?

不但技术上没有看到大的成就,反而有不少翻车的案例,自动驾驶物流小车“小蛮驴”陷入新修的水泥地,走不出去,令人笑话。

阿里达摩院想做的事情很多,虽然三年投入1000亿,但16个实验室平均下来,也没多少。更何况聘请这么多顶级大牛,一年的薪酬成本都不少。

更麻烦的是阿里要求达摩院自负盈亏,也就是说不再投入,要自己赚钱。对于世界顶级技术的研发,哪一个不是持续的亏本投入,才有了结果。华为海思,持续投入了10年时间。阿里达摩院仅仅3年时间就想要创造收益,确实很难。

赚不到钱,技术又没有突破。如今走上裁员之路,为社会输送人才。阿里在商业上特别成功,赚钱很容易,如今在需要持续投入的技术上,似乎缺少了耐心。

阿里达摩院传出裁员消息,比例达30%3

2021年10月阿里达摩院成立,按照阿里的说法,达摩院将在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领域进行深入研发。

目前阿里达摩院在全球有16个研究中心,IEEE Fellow 级别科学家10多人,IEEE Fellow,即为IEEE会士,是学会*等级会员。

马云曾经说达摩院一定要超过英特尔、微软,还表示达摩院不为了赚钱,而且希望达摩院活得比阿里更久,至少102年。

阿里达摩院充满争议,有人对它寄予厚望,说马云的危机意识很强,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马式牛皮的新高峰。

根据阿里达摩院自己的声明,达摩院成立至今已经拿下了60多项全球*,发布论文1000多篇。包括全球*DRAM的3D键合堆叠存算一体芯片。

城市大脑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已经运用在上海和杭州等地,号称是AI研发的里程碑。

达摩院的精准医学搜索引擎在国际评比中获得了*,按照达摩院的说法,这套搜索引擎使精准医学检索效率提升了10%。

达摩院的大模型M6参数是10万亿级别,超过了微软和谷歌的'相关产品,号称全球最强,据达摩院称他们将努力让M6的认知达到接近于人类,目前M6的商业运用已经推到了淘宝上。

因为江淮雨自己的学历有限,因此无法对这些成果做一些分析,有实力的小伙伴可以为大家做一些解读。

4月14日从上海逃往美国治病的贾清扬,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清华*,后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拿到了博士学位,此人在AI领域成就很高。

2021年贾清扬加入阿里达摩院任技术副总裁。

在为美国“输送了“贾清扬后,有媒体爆料,达摩院不甘阿里其他业态为社会”输送人才“,计划裁员30%,为阿里在社会输送人才上添砖加瓦。

据说达摩院三年烧了1000亿元。马云曾对达摩院提了三个要求 “活得比阿里长,服务20亿人,用科技解决未来的问题。”

达摩院2021年参保人数三百多人,而根据信息显示华为的参保人数在20万人左右。可能阿里达摩院真的是一人顶百吧!

截至2021年底,*一共有611家公司被美国“拉黑“制裁。涉及的领域主要为生物技术公司、机器人技术公司、高级计算机技术公司、定位导航技术公司、人工智能AI类公司、半导体、数据分析、量子技术、高级材料、先进监控技术、神经控制技术等等。

具体的公司里甚至还包含了大疆公司,而上面的很多领域达摩院都在研究,美国居然没有将达摩院拉入制裁名单。

要么达摩院的那些研究成果没有对美国的科技优势造成威胁,要么达摩院的研究成果有利于美国。*最有格局的可能是达摩院真的是为全人类的福祉做研究,美国也被达摩院感动,因此没有制裁。

达摩院是否会裁员30%有待于后续阿里的声明。

达摩院这些年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好像又差了些什么。

阿里开源新一代 AI 算法模型,由达摩院90后科学家研发

近日,阿里 AI 开源了新一代人机对话模型 ESIM。该算法模型提出两年多,已被包括谷歌、facebook 在内的国际学术界在200多篇论文中引用,更曾在国际顶级对话系统评测大赛(DSTC7)上获得双料冠军,将人机对话准确率的世界纪录提升至94.1%。

ESIM 模型最初由达摩院语音实验室内的90后科学家陈谦研发,现在已经成为业界的热门模型和通用标准。这支平均年龄30岁的研发团队宣布,即日起向全世界企业与个人开源ESIM模型,与全球开发者共享这一成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在去年 DSTC 7大赛上,ESIM 横扫 NOESIS 赛道,从麻省理工、约翰霍普金斯*、IBM 研究院等近2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拿下该赛道两项比赛的冠军。

DSTC 是学术界权威对话系统评测大赛,由微软研究院、卡耐基梅隆*的科学家在2013年发起,今年举办到了第八届。NOESIS 赛道考察AI的人机对话能力,要求 AI根据给定的多轮人机对话 历史 ,从成百到上万个句子中选出正确的回复。
人机对话系统及其背后的认知智能,是人机交互中最复杂也最重要的技术,曾被比尔盖茨形容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为让机器快速准确理解人类的表达,ESIM给 AI 装上一套“雷达”系统,赋予它实时检索对话 历史 、自动去除干扰信息的能力,使它能够给出人类期待的回复。

这项突破将给智能客服、导航软件、智能音箱等应用场景带去显著变化,阿里基于 ESIM 模型研发的智能语音点餐机、地铁语音售票机等应用已在杭州、上海等地落地。

这不是阿里*次开源前沿技术。2021年达摩院开源了新一代语音识别模型DFSMN,吸引众多研究者在该模型基础上开展工作,甚至再度刷新语音识别世界纪录。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上海恩邦教育
  • 已关注:218542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