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培训网欢迎您来到考公助手!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行测的数量关系部分有很多知识点,这篇文章主要是帮助大家解决一下行程问题的基础知识点,而行程问题可以说是考试当中很常见的知识点,也是我们很熟悉的知识点。关于行程问题有很多小类型题目,所涉及的范围也很广,这篇文章就给大家总结了行程问题所涉及到的一些公式。

行程问题主要包含两大部分:一为基础行程问题,二为相遇追及问题。

主要解题方法:方程法、赋值法、比例法

1.火车过桥问题:基本公式:火车完全过桥路程=桥长+车长;

2.等距离平均速度:基本公式:等距离平均速度=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真题来了解一下公式怎么应用。

【例1】科研人员在山路测试救援机器人性能。已知救援机器人电池续航时间为60分钟,其上坡、下坡、平路速度分别为4米/秒、8米/秒、6米/秒。机器人从A点出发,沿箭头所示路线行进行进一定距离后折返,并在电量耗尽时正好返回A点。问机器人,在折返前最多能行进多少米?

【解析】*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

第二步,根据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可知,上下坡平均速度为,机器人上下坡往返共计(2000+1600)×2=7200米,用时7200÷=1350秒=22.5分钟,可知其在平路上行驶60-22.5=37.5分钟,单程37.5÷2=18.75分钟=1125秒,可行驶6×1125=6750米,机器人折返前最多能行进2000+1600+6750=10350米。

【例2】某环形跑道,两人由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异向而行,每隔10分钟相遇一次;如果两人由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每隔25分钟相遇一次。已知环形跑道的长度是1800米,那么两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析】*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

第二步,设两人的速度分别是x米/分和y米/分,异向而行为相遇,根据题意有1800=(x+y)×10;同向而行为追及,有1800=(x-y)×25。解得x=126,y=54。

【例3】长江三峡沿岸两个港口相距240千米,一艘轮船在它们之间行进,其逆水速度是18千米/小时,顺水速度是26千米/小时,如果一艘汽艇在静水中的速度是20千米/小时,那么该汽艇往返于两港之间共需多少小时?

【解析】*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流水行船类。

第二步,设船速为v,水流的速度为a,则有v-a=18、v+a=26,解得v=22千米/小时,a=4千米/小时。则汽艇顺流速度为24千米/小时,逆流速度为16千米/小时,分别需要10小时、15小时,往返于两港时间共需25小时。

行程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多,并且跟几何问题也经常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所以我们还是需要用心把这部分知识点记下来,熟练进行应用,*祝大家备考顺利!

二、2022省考行测增长量的大小比较总结

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是性价比*的一个模块,即短时间能快速提升。而很多考生会觉得计算量大、耗时长,像增长量的大小比较按照正常的计算会涉及到多次加减及乘除运算,一直以来是个难题。其实,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只要你掌握了其解题秘钥,就能快速判断。

如果题目问某个量增长最多或最少,这就是增长量的大小比较问题。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XXXX年与XXXX年相比,……增长最多/少的是……

(2)XXXX年与XXXX年相比,……变化量*/小的是……

公式处理后,容易看出增长率越大,增长量越大;现期量越大,增长量越大。从而我们容易得出增长量比较法则: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看乘积。

(1)大大则大:一个量的现期量、增长率都大于另一个,则其增长量就大。

(2)一大一小看乘积:现【解析】对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伪原创改写:

【解析】在对比增长量时,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看乘积。当我们比较增长量的*,也就是变化量时,我们关注的是数值的绝对大小。从给定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增债券的现期量和增长率都是*的,因此其增长量的*也是*的,C、D选项可以排除。同样,专项债券的现期量和增长率都大于置换债券和再融资债券,因此B选项也可以排除。

注意:变化量实际上就是增长量的*,我们只需要比较这个*的大小。

三、心理学效应知识在2022省考行测判断推理中的应用

老师梳理了历年心理学相关的定义,并整理了一些未考查过的心理学定义,如下:

责任分散效应,也被称为旁观者效应。当单独个体被要求完成任务时,责任感会很强,会积极反应。但如果是群体共同完成任务,每个个体的责任感会减弱,面对困难或责任往往会退缩。

首因效应是指*次交往时给人的印象,会在对方脑海中形成主导地位。

近因效应是指人们识记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前后信息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

鲶鱼效应是刺激企业活跃起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负激励,激活员工队伍的秘密。

光环效应,也称成见效应。它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依据个人好恶得出,然后再推论出其他品质的现象。

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巨大连锁反应,这是混沌现象。事物发展存在定数与变数,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是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受到群体影响或压力,向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人们会跟随大众的意见,否定自己的主观思考。

《圣经马太福音》中的名言引申出“马太效应”,描述社会生活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霍桑效应是在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被关注或观察时,会刻意改变行为或言语表达的效应。

刻板印象是一种偏见,人们常常把某类人的评价视为某个人的评价,从而影响正确的判断。

“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为了缓解内心不安,编造理由进行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和压力。

蘑菇定律是指初入世者常常会被置于不重要的位置,需要接受各种批评、指责,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就像蘑菇培育一样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签名效应是指签名行为可能触发人们的自我认同感,当面临消费行为时,购买欲望可能会因此增强。

有时候我们把自己的问题放大,其实别人并不会像我们那样关注自己。

总结了这么多的心理学方面的效应后,我们来看一些真题。

【例1】名人效应是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的统称。根据这一定义,不属于名人效应的是哪一项?答案解析中提到市长接受采访不符合“名人”的主体信息,所以选择D项。其他选项中都有名人出现的元素和扩大影响的效应或模仿行为。不符合定义的例子是市长接受采访而不是某个名人引起的效应。这题考查对名人效应定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类似问题我们可以从定义出发分析每个选项是否符合关键信息点来判断答案。 【拓展举例】【例2】自我应验效应是指原先错误的期望最终变为现实的行为根据这个定义符合的自我应验效应的一项是哪一个呢?解释答案是选择了小林对足球有天赋父母的期望成真这项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最终实现了孩子的成功符合原先错误的期望最终变为现实的定义过程体现了自我应验效应的原理这题考查了对自我应验效应的理解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场景的判断能力需要对概念定义和实际情境结合理解判断分析得出结论同时注意分辨期望是正面还是负面在心理学效应的考查中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这些理论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理解心理学的各个概念和原理并加以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同时要注意结合题目给出的具体情境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答案通过以上的解析和拓展相信大家对心理学效应的理解更加深入有助于更好地解答相关题目接下来我们可以结合更多的真题进行实战演练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从而更好地备战省考行测考试 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进步和成长让我们一同继续努力迎接新的挑战吧!以下是对上述文章的伪原创改写:

【解析】根据问题的提出方式,确定为选择题。

对于选项A:虽然小金对舞蹈没有兴趣,但她的父母仍然坚持培养她,这可以被视为一种“期望的偏差”。小金的表现平平,并没有因为错误的期望而展现出特别的结果,因此不符合定义。

对于选项B:小林本身就热爱足球,父母的支持并非建立在错误的期望之上,因此不符合题目中的“错误的期望”定义。

对于选项C:小李作为画家的养女,可能因为缺乏艺术天赋,但老师对她的收养情况并不知情,仍然期待她有艺术天赋,这符合“错误的期望”。最终小李成为画家,这种错误的期望得以实现,符合定义。

对于旁观者效应的解释:当人们面临紧急情况时,由于现场有其他人在场,可能会出现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旁观者效应或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示例的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需要找出符合旁观者效应定义的情形。

在紧急事件中,如果有他人在场并因此对救助行为产生抑制作用的情形才符合旁观者效应的定义。观察选项A和B,它们并未体现出“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因此不符合定义。选项D中救生员的行为是为了保障安全而不是抑制救助行为,也不符合定义。而选项C中,超市突发火灾时,张某妻子的行为体现了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对救助行为的抑制,符合旁观者效应的定义。

通过解析每个选项和情境,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错误的期望”和“旁观者效应”这两个概念的应用和定义。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考公助手
  • 已关注:1235445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