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考核,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缩写,指的是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
KPI是衡量单位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其目的是建立一种考核与目标机制,将单位战略转化为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业务流程,以保证单位战略在单位经营中得到贯彻和落实,不断增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地取得高效益,使考核体系部仅成为激励约束手段,更成为战略实施工具。
原来绩效奖金是100,任务完成1000后给与员工,现在我现在打算让任务额度提升到2000,那么公司是不是多赚了一千(经营成本暂且不考虑先),那么这多赚的一千块,我愿意给多少给员工?这就是绩效总投入,实际情况要根据公司的状态来核算,但是原理不变!
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其主要流程有:
1、根据职责分工,确定哪些个体因素或组织因素与公司整体利益是相关的。
2、根据岗位的职责标准,定义成功的关键因素。
3、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绩效标准与实际因素的关系。
有些*工作量化的确有困难,就从工作要求、时间节点上进行量化。如人力资源管理者、行政事务人员、财务人员,其关键绩效指标的量化难度相对大,若硬性地从其自身职责上进行量化,逻辑上也说不通,不对其量化,情理上同样也说不过去。
实际处理,可以从考核其工作任务或工作要求来界定,可以通过时间来界定。从实质上讲,被时间所界定的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也是定量指标。
二、怎么制定品牌绩效考核指标KPI
1、*、工作分析(岗位分析)。根据考核目的,对被考核物件的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确定绩效考核的各项要素。
2、绩效考核指标必须从流程中去把握。根据被考核物件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其衡量工作的绩效指标。如果流程存在问题,还应对流程进行优化或重组。
3、第三、绩效特徵分析。可以使用图示标出各指标要素的绩效特徵,按需要考核程度分档,如可以按照非考核不可、非常需要考核、需要考核、需要考核程度低、几乎不需要考核五档对上述指标要素进行评估,然後根据少而精的原则按照不同的权重进行选取。
4、第四、理论验证。依据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对所设计的绩效考核要素指标进行验证,保证其能有效可靠反映被考核物件的绩效特徵和考核目的要求。
5、第五、要素调查,确定指标。根据上述布骤所初步确定的要素,可以运用多种灵活方法进行要素调查,最後确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进行要素调查和指标体系的确定时,往往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指标体系更加准确、完善、可靠。
6、第六、修订。为了使确定好的指标更趋合理,还应对其进行修订。修订分为两种。一种是考核前修订。通过专家调查法,将所确定的考核指标提交领导、专家会议及谘询顾问,徵求意见,修改、补充、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另一种是考核後修订。根据考核及考核结果应用之後的效果等情况进行修订,使考核指标体系更加理想和完善。绩效考核指标是进行绩效考核的基本要素,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取得成功的保证,因此也成为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中心环节,也同时成为企业主管经理们最关注的问题。
三、运营总监kpi考核表
5、技术创新(关键重大技术的突破)目标达成率。
KPI绩效考核,又称“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法,是企业绩效考核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标准比较鲜明,易于做出评估。它的缺点是对简单的工作制定标准难度较大;缺乏一定的定量性;绩效指标只是一些关键的指标,对于其他内容缺少一定的评估,应当适当的注意。
KPI法符合一个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着“20/80”的规律,即20%的骨干人员创造企业80%的价值;而且在每一位员工身上“二八原理”同样适用,即 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这样就能抓住业绩评价的重心。
四、kpi考核三大指标
kpi考核的三大指标是: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
绩效,是管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涵盖了成绩与成效的综合体现。在一定的时期内,员工的工作行为、方式、结果及其所产生的实际影响,都会被纳入绩效的考量范畴。在企业等组织中,绩效通常被用来评定员工工作的完成情况、职责履行程度以及他们的成长进步。
绩效也代表着组织中个人(或群体)在特定时间内的可描述的工作行为和可衡量的工作成果。它还会结合个人(或群体)过去工作中的素质和能力,指导其改进和完善,从而预测该人(或群体)在未来特定时间内可能取得的工作成效的总和。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绩效是指组织、团队或个人,在一定的资源、条件和环境下,完成任务的优秀程度,是对目标实现程度以及达成效率的衡量与反馈。
谈及能力,它是指在各种活动中所必需的基本能力,能够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也被称为智力。这些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感知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注意力等。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核心所在,因为它支配着智力的诸多因素,并决定着能力的发展水平。
态度则是人们在自身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体现在对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如“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如谋虑、企图等)三个方面。当激发态度的任何一个表现要素时,另外两个要素也会相应产生反应,这就是感受、情感和意向三个要素的协调一致性。态度对人们的评价和行为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